如果你也抱有這樣的疑惑,不妨看一看“好人365”專欄中出鏡的代表人物身上來。他們都是你我身邊最樸實無華的人。因為他們來自各行各業,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任勞任怨、默默奉獻,是無數平凡人的縮影;因為他們身上體現出的種種美德與情操,恰好契合了這個時代的需要;他們的身體力行和處處堅守,恰好提供了一種道德轉型的途徑。對我們來說,關注他們,是為了曾經的感動;解讀他們,是為了獲得啟發;認同他們,則是為了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試圖給予“道德困惑”一個堅定的回答。
這些代表人物之所以能打動人心,并不是因為他們“高大全”,而是因為他們都十分真實。比如被落石砸斷手臂仍堅持行駛的好司機楊杰,比如冰冷河水中上演生死營救的好校長王國良,又比如照顧盲兄45載的好弟弟張永武,他們身上閃現的,不僅有傳統道德中的孝義、勤儉、務實與盡職奉公,更有熟人社會轉向陌生人社會所亟需的崇尚法治、追求公益、自立自強、敢于創新等優秀品質。
而這些,其實在很多人身上都同樣存在著,全國有,湖北有,武漢也有。他們如同涓涓細流一般,感染著周圍的每一個人。2010年湖北曾有多位道德楷模集中出現的“群星現象”,究其根源,無非是這片土地上早已有了適應美德生長的深厚土壤。
當然,我們要的未必全是楷模,而是一些能切切實實影響我們的人。這些人平常能在樓道里遇見,跟我們一起排隊買早點,甚至直接參與到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當中。有他們在,我們總會感到溫暖,覺得生活更有味一些。
長遠來看,美德的種子必須種進下一代的心田里,社會才會越來越正派。一份調查報告表明,時下演藝明星已成為青少年道德榜樣的第一選擇。是把孩子們交給電視上的戲劇人物和歌舞演員,還是交給身邊看得見、摸得著、信得過的人?這應該是個顯而易見的抉擇。好人365,無非寓意著好人每天都有,要發現善,傳播善。所以,和眾人之力起來,既是為了現在,更是為了不遠的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