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整治為何容不下一只柴火雞?重慶環保局的說法是:煙熏臘肉、露天焚燒和燃用高污染燃料產生大量煙塵和粉塵,嚴重污染大氣環境,對廣大市民健康造成危害。而且他們還像模像樣的拿出了一組數據,生活污染在PM2.5中占比由10%上升為16%。
決不能說,生活習慣、餐飲習慣對于環境沒有害處。凡是有人生存的地方,凡是有生物生存的地方,都會產生污染。就是我們呼出的氣體不也會有危害的嗎?你不能因為人們呼出氣體是有危害的,就不讓人們呼吸。人類在生存過程中,本來就是產生廢氣和污染的過程。人們活著,就要吃飯,吃飯就會產生危害環境的垃圾;人們活著,就要穿衣,穿衣就會產生危害環境的垃圾。能因為產生這些垃圾而讓人們都吃生菜嗎?能讓人們都少買衣服嗎?顯然是不能的。可以說,這些污染是不可以避免的。這是人類生存必然付出的代價,這個代價是合理的。
正如我們的餐飲習慣一樣。或許我們的餐飲習慣確實存在問題。我們喜歡吃燒烤就會產生污染;我們喜歡吃油條就會產生污染;我們吃包子喝粥也會產生污染。是的,與喜歡吃牛排的外國人相比,與喜歡吃生菜的外國人相比,我們的餐飲習慣造成的污染確實比外國人多。但是,這都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餐飲財富,最為關鍵的是,這是我們的餐飲習慣,盡管這個餐飲習慣不是完美的,可是這對于環境來說,只是可以原諒的小錯誤,也是無傷大雅的小事情。
有些食物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應該是沒有好處的。但是,我們不能沒有好處就將其趕盡殺絕。比如說我們喜歡吃的臭豆腐,我們喜歡吃的辣椒醬,我們喜歡吃的豆瓣醬,我們喜歡吃的各類腌菜。這些食物都對身體沒有啥好處,可是,我們能因為這些食物對身體沒好處,就不讓人們食用了嗎?
柴火雞、熏臘肉,在制作的過程中,確實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這是因為我們的餐飲習慣,我們喜歡吃柴火做的飯菜。不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隨著家庭潔凈意識的提高,在家庭里已經很少有柴火和煤球爐了。我們也只是偶爾去街頭吃次柴火雞,偶爾解解饞而已,并不是每家每戶的常態。這污染與企業污染相比,是不是真的不值得一提呢?
在眼下,一些貧窮的山村依然在使用柴火、煤球這樣的東西,試問,山村炊煙裊裊的時候,那兒的環境污染了嗎?古時候所有居民使用的都是柴火,那個時候的天空比現在黑暗嗎?恰恰是白云飄飄的。
再說了,治理污染,我們要抓住重點,重點就是污染企業,而不是百姓的一只柴火雞。這是虛假的環境治理潔癖癥。要“藍天碧水”,但是我們應該寬容“餐飲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