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除夕夜“幫駕”,性質真有這么嚴重?應當看到,作為警察而言,打擊違法犯罪固然是其職責,但是,預防違法犯罪也同樣重要。在除夕夜這樣的闔家團圓之日,酒后甚至醉酒駕駛勢必會形成一個高峰,與其坐等公民違法,開車上路危害公共安全,不如提前介入,及早拿出防范措施。
“幫駕”無疑是一個很好的創意。它讓公民在困難時刻,有了一個求助渠道,在面臨違法風險之時,有了一個選擇守法的機會。而參與“幫駕”,并不是執勤民警,而是其他民警自愿報名,額外付出,并不會影響到正常執法工作,這堪稱兩全其美之策。
至于有人擔心“幫駕”會鼓勵駕車者飲酒,其實也不必。當看到,自覺守法的公民是大多數,沒有多少人會因為有警察“幫駕”,而肆無忌憚飲酒。而對于那些因為種種原因飲酒而不得已向民警求助的公民而言,民警除夕不休息“幫駕”,恰恰對他是一種打動教育,對此,南通交警的統計也是個印證——8年以來,當地“幫駕”求助人數一直在下降。
許多人質疑交警除夕夜“幫駕”,說到底是對警察這一職業的誤讀,在他們眼中,警察應是打擊違法犯罪的,除此之外就是不務正業。然而,從現代警務管理的理念看,打擊違法犯罪只是警察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工作職責。警察更多的責任,是為公眾提供多元化的服務,隨時當好民眾利益的保護者。
以美國為例,公共服務曾是早期美國警察的首要職責——他們向城市貧民和無家可歸的人提供庇護所、食物和就業幫助。如今,美國所有有關警察的入門教科書都估計,80%-90%的警察工作是“有關服務的”,“有關犯罪的”不到10%。最好的服務,往往就是最好的管理,曼谷警察早些年推出一項服務,民眾外出遠行,可委托警察照看家門,顯然,警察的看家服務,遠比民眾家中被盜后再破案好。
近些年來,在國內,重視服務,越來越成為各地警方的共識,例如媒體曾報道,曾有地方派出所,為了防打工者春節回鄉期間家中被盜,在派出所設置儲物柜,供人免費儲存貴重物品,這樣的服務與除夕夜“幫駕”其實如出一轍——警察就當以服務公眾為使命,不斷滿足民眾新的需求。交警除夕夜“幫駕”,這樣的服務創新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我們樂見更多類似交警“幫駕”的服務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