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對待對農村的衰敗別危言聳聽
2015-02-27來源:長江日報 作者:楊于澤
       春節期間,媒體上突然冒出大量“博士返鄉筆記”、“博士回鄉記”之類的文章,無非是感嘆農村的衰敗、年味淡薄、人心不古,還有農村青年對知識的鄙視等等。寫的人多,似乎轉的、談的人也多,給人末日就要來臨之感,但我覺得其中有濃厚的假冒偽劣色彩。

    這馬上使人想起一個笑話:有詩人到了鄉村,看見從地里冒出來的小草,馬上覺得詩意無限。但農民卻揮舞鋤頭,要將小草鋤掉,詩人上去阻止,結果農民還是一鋤了之。

    朱自清散文名篇《春》有一段話:“在鄉下,小路上,石橋邊,有撐著傘慢慢走著的人,地里還有工作的農民,披著蓑戴著笠。他們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靜默著。”城里人看農民“披著蓑戴著笠”,覺得詩意盎然,而不解農民“披蓑戴笠”之苦。

    改革開放30多年來,農村孩子大抵都忙過一件事,那就是讀書考大學、“跳農門”。成功之后在城市里安家落戶,有時候會無端地想起農村的一些好來,于是有些懷念,有時候還思鄉心切。如果在萬木蕭條的冬日回家,他們就會以一種已脫離苦海者的局外心態,慨嘆鄉村衰敗、年味淡薄、人心不古等等,一副悲天憫人的愁眉苦臉。

    這種人回到城市,馬上就宣揚一種留住鄉村、留住鄉愁的想法,類似某種宗教教義。要他們返回農村,長住在那里,過一種與世無爭的詩意慢生活,就算打死他們,他們也是不答應的。

    其實人類文明史數千上萬年,根本就沒有一個一以貫之的農村,所謂鄉愁就是一個模糊、飄忽不定的概念。中國東周初年,實行井田制,后來遭到破壞,孔子就開始厚古薄今,總覺得以前的制度好。老子也在那里憧憬“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今日我們想要留住的鄉愁,跟孔子、老子的鄉愁根本不是一碼事。

    不僅中國春秋時代就有了鄉愁,歐洲人至遲在中世紀,鄉村就不復原來模樣,很多人開始懷念田園牧歌式的生活。所謂田園牧歌,是指工業革命后歐洲走向城市化,但很多文人懷念舊日生活。歷史已經證明,工業化是人類社會大勢所趨,所謂鄉愁僅僅是一種懷舊的情緒,在腦子里轉一轉就夠了。

    在西方傳統中,鄉愁成為一個哲學概念,是對哲學的詩性描述。德國詩人哲學家諾瓦利斯說:“哲學就是懷著鄉愁沖動的人四處尋找家園。”隨著人類社會歷史向前,人失去了精神家園,因此需要尋找并回歸一個“永恒的精神故鄉”。這注定不會有一個最終解決方案。

    回到中國當下的語境中,農村衰敗了,但誰真心誠意要回到農村去?沒有,有的只是想看著別人留在農村,讓他們返鄉時看見有人“披著蓑戴著笠”,以滿足一下他們的審美趣味。這就像有人主張保留北京的老四合院、上海的石庫門,而住在四合院、石庫門里的人說:我也想住上功能現代的新房子。

    哀嘆農村衰敗的博士們不懂一個辯證法:舊鄉村注定要死掉,然后有新鄉村誕生,這就像老子喚不回“小國寡民”一樣。只有實現城市化之后,中國才有可能建設英國一樣的鄉村,重建鄉村詩意。但哲學意義的鄉愁注定無解。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