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是學雷鋒日,“好人365”欄目刊載了“百姓雷鋒”趙士慶的事跡,可謂恰逢其時。新時期不少人對雷鋒非常熟悉了,但也有少數人對雷鋒產生了一些審美疲勞。繼之而推出的諸如郭明義、趙士慶則是非常接地氣的道德先進人物,他們是當代的“活雷鋒”。無數個雷鋒式的人物踴躍在神州大地,這是新時期公民道德建設、精神文明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展現出來的優秀成果。推進學雷鋒常態化、長效化,需要不斷樹立新的典型人物。
據報道,趙士慶辭去省委事業單位的公職后,創建了保潔公司,幫助社會解決了部分下崗再就業職工和進城務工農民工的生計問題;空巢老人是一個沉重的話題,趙士慶照料了一個只有一面之緣的空巢老人好多年,對老人關懷無微不至,幫老人收拾房間,老人生病替他問醫拿藥,節假日看望老人,甚至讓這位老人感慨,趙士慶比自己的親生兒子還親;碰到小偷行竊,趙士慶挺身而出,追回了失主的東西;四歲的孩子掉到河里,趙士慶想都沒想跳到河里、把孩子托了上來;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他提出了很多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建議、議案。
趙士慶為了幫助他人甚至賣掉了自己的轎車,還有簽訂捐獻器官自愿書,這一連串的事跡,其實只要有其中一項就足夠感人了,難能可貴的是,這么多事跡集中于趙士慶一身,他也因之獲得了勞模、優秀志愿者、學雷鋒先進跟人等榮譽,他生動詮釋了雷鋒精神。
“百姓雷鋒”,是一個非常接地氣的稱呼。因為來自百姓,趙士慶就是我們的身邊人。他能夠做到的,每個人只要用心也可以做到。弘揚雷鋒精神,不止于喊喊口號,不止于三月份開展活動,將雷鋒精神融入我們的道德血液里,才是最有意義的成功。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直做好事、做一輩子好事,這就需要堅持不懈、滴水穿石的精神。如今,不少人的物質生活富足了,但卻感覺非常空虛,這是因為他們的精神生活非常貧乏。學雷鋒、踐行志愿服務精神,在幫助別人的同時,看到別人因為你的幫助而走出困境,你也能獲得幫助別人的快樂。
孤寡老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老弱病殘孕,弱勢群體、困難群眾都是我們可以幫助的對象。中華民族有著扶危濟困、樂善好施、助人為樂的優良傳統,每個人都該傳遞好前人的接力棒,努力幫助別人,為社會文明增添更多的薪火。
學習趙士慶,就是學習他身上展現出的雷鋒精神,每個人都成為他那樣的“百姓雷鋒”,社會文明將會邁上嶄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