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新疆的“草根”公益組織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志愿者人數像滾雪球般擴大,在助貧、助學等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這些項目由普通人發起,又服務于社會中最普通、最不顯眼的人群。在其背后,我們看到投身于此的人士體現出來的熱情和無私,看到他們的努力在各個角落散落下星星之火。
然而,在發展的過程中,這些“草根”公益組織也面臨“成長的煩惱”:沒有明確身份、缺少活動經費、服務內容同質化等,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同時,如何監督善款使用等也受到質疑。去年11月,一個“草根”公益組織被新疆青年社會組織促進會取消會員資格,原因是“擅自打著自治區團委、新疆青年社會組織促進會名義從事相關活動”。
由此可見,“草根”公益組織的發展亟待規范。首先,“草根”公益組織的成立一定要三思而行,社會公益需要大愛無私,更需要理性。一個人想做好事容易,但公益組織絕不是簡單地做好事,不僅需要一顆善良的心,還需要大量的專業人才,以及在組織結構管理、項目策劃、財報制度、公共關系、地域文化等各方面有知識儲備,還要為“找個娘家”提供必需的人力財力支撐。一些“草根”公益組織僅憑發起人的個人熱情而設立,既沒有專業的人員配置,又欠缺專門的管理素養、社會資源、合作意識等,難以獲得長久的發展。
“草根”公益組織的發展,需要相關部門的引導和支持。目前,我區有200多家民間公益組織,其中大部分是未在民政部門注冊的“草根”公益團隊。他們的服務內容多集中在助學助醫等方面,同質化嚴重。對此,相關部門應當加強引導和規范,一方面在注冊登記方面給予便利,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整合資源,使其“抱團”發展,壯大實力,各有特色,做出品牌。從某種意義上講,在非營利領域,一個強大的品牌能更快地樹立起項目的可信度,帶來合作伙伴,提升機構能力和實現社會影響力。
“草根”公益組織的發展,還需要創建一套透明、完善的信息公開制度。公益項目往往涉及資金募集、項目運作、善款使用等,沒有公開透明的制度保障,項目將無法順利運轉,組織也面臨失信于眾的困境。因此,“草根”公益組織尤需在這方面“強身健體”,規范發展。
創新和完善社會治理,需要充分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目前的政策環境對于公益組織的發展是利好的,“草根”公益組織要注重自我能力建設,提升人才隊伍的素質和能力;積極開展公益活動,加強與其他公益組織的交流合作,提高運作效率;加大宣傳力度,樹立良好的組織形象。
社會公益是一項高質量的社會服務。從興起逐漸走向成熟,“草根”公益“路漫漫其修遠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