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最好的解釋也只有學生“自愿打傘”一條途徑。如此,既讓老師免于輿論的譴責,又突出了學生尊師的愿望,何樂而不為之呢?然而,哪一個學生敢于說自己不是自愿為老師打傘?又有哪一個下屬敢于說自己不是自愿給上官打傘?
作為學生,誰最有資格給老師打傘?被打傘是一種特權,打傘是一種資格。回想每一個人的學生時代,能夠貼近老師并為老師服務的又有幾人?有網友說能給老師打傘的是老師最偏向的學生也是老師認為最聽話的學生,那么,有資格給老師打傘,究其實還是一種“次特權”。比方近臣,比方跟班,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感覺就是如此。有如此“次特權”引誘,誰又敢說自己不是自愿?
有人認為學生給老師打傘體現了學生之尊師敬師,是一種師生之間的關愛互動。然而,仔細讀圖又實在覺得有諸多不對勁之處,那么,究竟哪里不協調不對勁萬般糾結了?
其一,此學生高舉遮陽傘為老師打傘,比成年人多撐開至少幾十厘米高度,而成年人為成年人打傘,只需半伸手臂即可。換言之,該學生為老師打傘,至少要花費比成年人兩倍的力氣,不信任何人可以伸直手臂給姚明打傘試試。作如此類似,也就可以理解為什么絕大多數網友對老師的行為加以吐槽了。
其二,若一定要解釋為尊師或者學生的“孝心”,然而這樣的尊師是不是有點兒太不近人情了?有網友質疑,學生仍然是未成年人,作為老師來說首先應當體現對未成年學生的關愛。然而,人們根本不可想象如此這般的老師會給學生們打傘,哪怕是自己打傘讓學生歸隊也好,為何如此唯我獨尊享受這種一面倒的特權呢?假設這樣的打傘是來自于自己的兒子或者女兒,作為母親來說會不會也如此享受呢?少見或者沒見有未成年兒女為母親打傘,而只見未成年學生為年輕老師打傘,其間又是什么思維在作怪?
其三,老師獨享學生打傘,為學生們作了怎樣的示范?無論怎樣的師德師風建設,都不允許給學生們灌輸特權思想,更不允許老師霸氣側漏。所有學生均在太陽下挨曬,而自己打傘即足以令學生們感覺到不公平,而今是有學生自愿為老師打傘,如此特權思想又給學生們作了怎樣的示范?
沒有必要對學生為老師打傘上綱上線,但作為師生關系師德師風來說也應當有底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讓這位老師為高個校長打傘,是不是也體現著尊師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