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有人會責備,責備讓身患重癥的老師朱幼芳繼續(xù)上課是學校的不人性;或許有人會質(zhì)疑,質(zhì)疑身患重癥的老師朱幼芳如此上課,是否會影響孩子的學習。但面對這個對講臺充滿情節(jié)、對學生充滿愛意的鄉(xiāng)村教師,一切的質(zhì)疑、責備都會顯得如此蒼白。
朱幼芳父親朱必潮,也是一名鄉(xiāng)村小學教師,從教30多年。受父親影響,朱幼芳初中畢業(yè)后如愿當上了一名鄉(xiāng)村老師。而朱幼芳父親也患有遺傳性共濟失調(diào)癥,50多歲時開始發(fā)病,與病魔斗爭了10多年。朱幼芳清楚地記得,其間她也勸過父親回家休息,但被拒絕,父親告訴她,“雖然腿腳不便,但腦子還好用,活一天就要教一天書。”
父親最終被病魔奪走了生命,但父親的人格、言行卻深深地影響了朱幼芳。 “我要做一個像父親一樣的人”,朱幼芳牢記父親囑托,她所帶的班,多次被評為先進班集體。如今,和父親患有同一種疾病的朱幼芳,才真正理解了父親,她說“許多時候,不是為了錢,而是一種追求。”
這種罕見的“企鵝病”, 醫(yī)學上的解釋癥狀為:走路搖晃,語言不清,吞咽困難;一旦病重,很可能會走向生命的終點。朱幼芳由最初的恐懼到現(xiàn)在的淡定,并非只是簡單的心理接受過程,而心中對講堂的那份熱愛、對教育事業(yè)的熱忱,更是面對孩子那一雙雙對知識充滿渴求的眼睛時內(nèi)心油然而生的責任感在支撐。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朱幼芳的毅力和愛,不僅換來了孩子們的好成績,更給了孩子們一個健康的人格。“我希望朱老師的腿能早點好,你每天都為我們上課,辛苦了。朱老師,我們永遠愛您——羅曉丹”,“送給朱老師的畫,朱老師您辛苦了——呂子嫣……”在二年級左側(cè)墻壁上,貼著多名學生寫給朱幼芳的祝福話語,有的還配有學生自己畫的畫,字里行間充滿師生情誼。
愛是會傳遞的,就像當初朱幼芳的父親影響她一樣,而現(xiàn)在的她正用自己的行動影響著孩子們,讓他們懂得不僅要好好學習文化知識,更要熱愛自己的生命、熱愛生活,要學會堅強,要做一個對生活有追求、有理想的人。而校方給予朱幼芳老師的幫助和支持,又何嘗不是在幫她圓一個教師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