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原國家人口計生委《關于進一步規范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工作的通知》規定,不得向鄉鎮、村或個人下達社會撫養費征收指標。而就在這一年,鄧州就被媒體曝光過下指標收撫養費,當時鄧州市表示“已要求嚴格規范征收程序,加大征收案件查辦力度,據實征收……”這才短短4年,又被曝光。
很明顯,鄧州市劉集鎮按人頭征收社會撫養費實則是我國早已叫停的農村“人頭稅”翻版。想當初,在我國農村普遍存在按人頭來收各種稅收現象,無論蓋房還是村公共場所建設,無論是自家養豬自給還是出售,一律按家庭人口來進行征稅,此種行為嚴重干擾了農民的正常生產活動,加重了農民的賦稅,黨中央、國務院早已叫停此種行為,才將農民從沉重的賦稅中解脫了出來,過上了如今年勝一年的好生活。
而轉作風活動也開展這么多年,為何河南鄧州市依然存在此種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政府攤派式收費呢?
記者輾轉查看到一份在劉集鎮財政所存檔的《劉集鎮2014年社會撫養費現金計算表》,表上列有劉集鎮26個村的“任務”數額和9月10日前收繳完成情況等信息。該現金計算表“任務”一列顯示,此次劉集鎮各村合計征收任務為170.05萬元。
其中的奧妙盡顯,無非就是利益的驅使。一直以來,社會撫養費常因收支明細不公開,或者地方政府將其“指標化”,而被詬病為“糊涂賬”,而這筆“糊涂賬”似乎從來沒有被算清過。如此,也就成為個別地方政府“創收”的好方式,因為既是一筆算不清的“糊涂賬”,又何來追責之憂?就像這里,其征收不是看群眾有沒有違反計劃生育政策,征收的數額更不按國家的政策規定,而是根據政府的實際需要,定指標,分任務。
窺一斑而知全豹,個別地方官員不把國家規定放在眼里,“政策梗阻”現象的原因呼之欲出。
社會撫養費指標化管理行為該徹底叫停了!這是一種盲目的不負責任的管理模式,更是當地有關部門缺乏實事求是精神的赤裸裸的表現,往深里說就是有法不依,嚴重脫離群眾路線的一種偏執狂式的政府權力任性行為。如果得不到有效治理,將會嚴重傷害基層行政人員的積極性,毀了政府在百姓心中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