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北京師范大學與光明日報社聯合發起的首屆“啟功教師獎”準備在全國范圍內獎勵十名杰出農村教師,每人50萬元。這確實是一件非常振奮人心的大好事。
然而,高興之余,又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認真探討,那就是究竟怎樣的農村教師才是杰出教師,這值得好好研究。
曾幾何時,一說到農村教師,大多提及的是農村代課教師、民辦教師。即使提及農村公辦教師,其形象大多也只是堅守崗位,幾十年如一日地堅守在那破敗的鄉村與破爛的學校講臺上。多少年來,我們宣傳的農村教師大多也是這樣的。然而,農村教師職業形象并非只是一個堅守困苦就能夠描述的。畢竟,農村的教育事業也是祖國的教育事業,農村的學生也是學生,農村的教師也是教師。教育是一種生命智慧的事業,不是光靠吃苦的堅守精神就能夠勝任的。有時,如果我們的教育思想理念錯了,方法錯了,我們越是堅守,越是執著,我們的孩子所受到的傷害可能就越大。正如法國教育思想家盧梭所說,一個受到錯誤教育的孩子甚至還沒有完全未受過教育的孩子來得聰明。與堅守農村的講臺相比,顯然,教育思想智慧更為重要。
幾十年來,好像再沒有聽說過類似陶行知的農村教師,這樣的教師不但能夠“捧著一顆心來,不帶走半根草去”,而且能夠“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農村的孩子甚至比城市里的孩子更需要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方法去引領他們的學習與生活。先進的教育理念,并不一定就意味著多花錢,其實只要教師的思想觀念與人格魅力站在時代的前沿,就足以把學生帶進一個新天地。農村的孩子,因為地緣與經濟的原因,更需要教育觀念先進的教師引領。
當今農村杰出的教師不應該再是那種文化水平不高,教學很吃力,知識面狹窄,與新的信息技術完全隔離,只知道吃苦耐勞型的教師;而是那種能夠堅持把新的價值觀念、新的世界視野、新的知識信息、新的生活方式帶進農村,并且能夠根據實踐的需要,利用實踐智慧逐步地改造農村,使之變得文明和諧的教師。這樣的教師,不是只懂得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也不是只懂得傳授那點書本上的知識,他應該是一個杰出的教育思想智慧者,是能夠結合時代的需要,在農村找到改造社會的著力點的那些人,是能夠把新思想、新技術、新方法帶進農村的千家萬戶的那種教師。
當今中國的農村教育究竟向何處去,是維持落后的面貌,讓更多的人去堅守那種落后的現實,還是去做逐步的改造工作?我在日本看到的教育其實并沒有鄉村與城市之分,無論在師資,還是辦學設施以及辦學思想方面,早已經看不出農村與城市有什么差別,有的農村的條件甚至比城市還要優越,師資還要優秀。目前,隨著鄉村城鎮化進程的發展,我國的鄉村教育不應該一直作為特定概念而存在。嚴格說來,無論城市還是鄉村的教育,都是在培養祖國的花朵;同是祖國的未來,城市孩子能夠享受到的,鄉村的孩子也應該享受到。對農村教師設立重獎,并且使之制度化、常態化,并不是立足于維持農村的既定面貌,而是要促使更多的優秀教師、優質教育資源進入農村,改造農村,讓農村教育與城市教育的差距不斷縮小。這是一個偉大的創舉,農村教育是一項艱難復雜的偉大事業,需要更多的優秀人才為之貢獻自己的青春與才智。(許錫良 作者系廣東省第二師范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