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軍訓一年”可行嗎?
2009年03月09日 來源:華商網-華商晨報 作者:傅萬夫
3月7日下午的上海團全國人大代表小組討論會上,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原主任龔學平語驚四座,“我建議大學教育恢復5年制,高職由現在的兩年制改為三年制,第一年搞軍訓”。
龔學平代表關于大學恢復五年制、第一年專搞軍訓的提議并非一無是處。 軍訓是培養大學生愛國主義、集體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的一個很好的平臺。
但該建議的可操作性讓人覺得有些不可行。首先,軍訓一年的前提是軍訓內容豐富,有東西可培訓。而現在的軍訓,常見的就是隊形和站姿訓練,在訓練內容單薄的前提下,拿出一年時間來搞軍訓,恐怕有些不現實。再者,學校拿什么來約束軍訓期間大學生的表現?非軍人的軍事管理又將有多大阻力?畢竟,學生是來學習的。
龔學平還建議,大學軍訓第一年可以免交學費,只要交生活費就行了。那軍訓一年的費用誰來承擔?學校,還是政府?雖然可以不繳納學費,但一年的生活費對于部分農村家庭來說,也還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筆者寧愿相信,這個建議的更高出發點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這也是目前金融危機下很多建議的出發點。此前,就有教育部公布將擴招5萬碩士研究生,標榜是為了提高人才結構,實際仍舊擺脫不了緩解就業壓力的本質和初衷。如今的問題是,緩解終究不是長久之計,一年后呢?兩三年后呢?大學生終究是要畢業的,終究是要走向社會的。這個時候總不能再軍訓了吧!
何況,每年有幾百萬在校的大學生,如果都讓軍隊來負責軍訓,盡管目的只是為了鍛煉和學習,但對軍隊的正常工作是否會產生影響呢?畢竟我們的部隊還要承擔保衛祖國安全的重任。
與其想盡一切辦法緩解就業壓力,不如以市場為導向,調劑課程安排以及實習見習期。此前,北京市政協委員孫狄就曾建議,希望能借用“博士后”模式,在企業中建立“學士后”、“碩士后”制度,為畢業生設立兩年的見習期。這期間,畢業生與企業可以雙向選擇,再由國家給企業一些保險免除政策,這樣不僅給企業提供更多選人機會,也給畢業生一個適應社會的過渡期,或許這更能有效地緩解當前的畢業生就業壓力。而類似這種恢復大學五年制或拿出一年時間專搞軍訓的建議,不過是解決暫時性“失眠”困境的短期行為而已。
金融危機下,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的確成了熱點和重點,但我們不能因此而失去正確的判斷。只有深入進行切實有效的調查研究,拿出更多有針對性的策略和可延續性的方案,才能真正從根本上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