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老齡化程度的加深,空巢老人越來越多,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為深入了解空巢老人的生活現狀,引起社會對于空巢老人問題的關注,河南農業大學牧醫工程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分隊赴鄲城縣開展調查空巢老人生活。
志愿者正在與老人們談心
7月9號,調查工作已展開6天,經過對調查結果的匯總和討論,隊員們發現,空巢老人現象以獨生子女家庭的情況最為顯著,隨著獨生子女逐漸進入中年,他們的父母進入老年,空巢家庭越來越多。隊員們認為,空巢家庭或將成為21世紀城市甚至許多農村地區老年人家庭的主要模式。
為獲得較為詳細客觀調查結果,經過討論與論證,隊員們一致決定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對部分社區的老人進行抽樣調查,采用科學的方法,從不同角度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以更直觀,更精準的形式,反映出空巢老人的子女情況、經濟收入,子女的收入情況,對老人在精神和物質上的撫慰等。以走訪的形式切身了解老人的生存狀態,并在調查的基礎上,形成建設性的意見。
調查過程中,隊員們通過對空巢老人及其子女經濟狀況、生活狀況和溝通狀況的調查,了解老人的生活狀況及心理需求,并對調查數據進行初步分析,以期較為客觀地反映空巢老人的現狀,以求得社會各方面對空巢老人的關注,并解決空巢老人的實際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在調查的368個空巢老人家庭中,有 20 %的空巢老人只有獨生子女;有 80 %的空巢老人有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的子女。子女最多的有 4 個,被調查家庭子女平均為 2 個。有退休金的占 75%。其中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有91家,占 33.0%;2000——3000元的有141家,占51.1%;3000元以上的有44家,占15.9%。獨自一人居住的有198人,占53.8%;老夫婦倆共同居住的有170人,占46.2%。女性空巢老人中獨居的比例與男性空巢老人獨居的比例為 2/5。總結發現,空巢老人的形成因素包括子女工作、居住條件、代際差異以及自然空巢等。老齡化、空巢化現象的日益嚴重,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嚴重的社會問題,重視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應對空巢老人的各種問題,關系到社會的和諧。
通過實地走訪,詢問老人意見,結合當地政府的措施,隊員們認為,解決空巢老人問題,需要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發展家居養老業務,最關鍵的就在于提升老人精神生活質量,了解他們亟待解決的問題。
在隊員們的調查過程中,也有一部分老年人表示,自己的兒女在外地工作,經常打電話回來問候,但是他們怕耽誤子女工作,所以經常說家里一切都好。事實上他們還是很想念自己的兒女,希望他們能經常回家里來看看,經常陪陪自己。所以隊員們一致希望兒女們都能多回家,多陪陪父母,以報父母的養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