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源 萬潤東
2016年的第一次雪突然到來,讓初冬的江蘇省豐縣異常寒冷。但就在這幾天這里卻到處都能看到豐縣正能量公益黨員干部和志愿者冬季“精準扶貧”困難群眾大走訪的身影。這樣的情形讓寒冬的豐縣多了不少暖意, 其實這只是豐縣社會公益活動的一個縮影。自2011年底,豐縣舉行了首屆“情義豐縣之星”評選以來,涌現出1300多個孝老敬親、扶危濟困、見義勇為的道德典型,受到國家和省市表彰的達60多人,其中3人當選全國道德模范,20多人榮登“中國好人”榜,12人獲得過國家級慈善組織的獎勵。但他們更多的則是于平凡之處顯真情、細微之處見精神的“凡人善舉”,宛如一顆顆耀眼的明珠鑲嵌在豐縣大地,形成了獨特的先進“道德星空”和正能量群體。
豐縣有著2500年的文明史,飽受漢、道、儒、楚等多元文化的影響、浸潤、熏陶,孕育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大漢之根、大漢之源、大漢之魂;孕育了一方俠肝義膽、有情有義、重情重義的情義水土、情義百姓。古有重情重義的漢高祖劉邦、有舍生取義的紀信、有愛親重孝的丁蘭等等。如今眾多普通豐縣人以凡人善舉演繹人間大愛,傳遞著正能量。近年來,張玲興、渠立強、李影……一個又一個豐縣人的名字在全國叫響,成為新時期的道德楷模和正能量代表人物。他(她)們都來自豐縣基層、來自群眾、來自一線、來自各行各業,都有著感人至深的事跡,也正是在一件件平凡小事中,鑄就了豐縣“有情有義”的城市品牌。有情有義是豐縣歷史文化積淀,情與義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內容之一。有情有義是做人做事的基本準則,也是豐縣人的固有秉性。關愛他人,有的見義勇為;舍己救人,有的以誠待人;守信踐諾,有的敬業奉獻;創業創優,有的孝老愛親、血脈相依。這些都集中展示了公民道德建設的豐碩成果,展示了豐縣干群的良好精神風貌,展示了時代的精神高度、道德高度。他們是最有情有義的豐縣人、最可愛的豐縣人、最美的豐縣人,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有情有義的道德品質和精神風貌。
2016年的初冬季節,注定是豐縣精神文明豐收的時節,也是正能量聚集并釋放的節點。首先是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和黨支部成立一周年,在一年間這個江蘇省首個以正能量命名的公益機構茁壯成長,標志著豐縣社會公益事業的標準化和正規化程度得到加強。其黨支部經過一年的建設日趨成熟,這個在徐州市、豐縣社會公益機構中最早設立黨組織的支部,成立伊始就以黨建領航正能量傳播,收到良好的社會效益,黨支部被徐州市列為“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監測單位。從最初的7名黨員發展到現有黨員17名, 還相繼籌備并成立了婦聯、工會、團委,還正在籌備成立預備役大隊。目前志愿者500多人,并從優秀的志愿者中選配各級領導干部40多人,成為豐縣正能量公益的中堅力量。隨著9月1日《慈善法》正式施行,公益組織發展將迎來新的春天。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堅持以黨的建設領航公益組織發展,精心組織實施系列公益項目,弘揚公益精神、傳播公益文化、健全內部管理,作出了黨建領航公益的有益探索,得到了群眾和上級黨委的廣泛好評。
2016年以來,豐縣正能量公益下大力氣抓扶貧攻堅,并取得成效。在開展一般性公益活動與“精準脫貧”專項公益活動相結合,貫徹落實省委“精準扶貧”政策精神,實施“湖羊養殖脫貧”行動,對接湖西片區15戶特困家庭,免費為他們送去小羊羔75只,并提供飼養技術和防疫服務,每年每戶可增收3萬多元。同時他們堅持把做公益與傳遞黨的關懷相結合。七一前夕,豐縣正能量公益黨員干部及志愿者近百人用2天的時間,奔行600多公里看望慰問全縣20名困難黨員和老黨員等行動,把黨的溫暖和關懷送到曾經為社會建設奉獻一生的老黨員身邊;響應省委駐豐縣幫扶工作隊為鹽城災區無償獻血倡議,公益發展中心組織17名黨員、志愿者為災區無償獻血7200CC。他們的做法先后被人民網、新華網、中國網、中國文明網、《黨的生活》和《徐州日報》頭版等主流媒體宣傳推介。
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支部在開展“精準扶貧”的同時,也沒有忘記開展社會救助和社會公益事業。8月份就聯合縣婦聯對豐縣特大病患者祝素英進行了救助,為其提供了5000元的治療費用和生活用品,使其渡過了最艱難的時期。9月5日,首個“中華慈善日”當天開展迎接啟動儀式,同時前往華山鎮小時樓敬老院進行慰問看望,為這里的老人帶去價值5000多元的中秋禮品,并進行了親老互動。10月1日開展了向日葵“罐”愛公益行動,認領了20個儲錢罐,為省少年兒童基金募集了7300元愛心款。中秋期間萬理事長自掏腰包1萬多元看望走訪了困難群眾、困難母親及困難軍屬。就在10月27日,正能量公益黨員干部到縣醫院看望因貧血造成胃大出血的“植物人”金順利,為其送上4000元的治療費,幫助他渡過人生又一難關。
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黨支部黨員干部始終堅持不間斷看望被救助者,起到帶頭垂范,從而激發了社會大眾的正能量,很多人紛紛加入豐縣正能量公益志愿者隊伍。目前豐縣正能量公益志愿者隊伍多達500人,志愿者來自社會各個行業,有軍人、教師、公務員、農民、學生,都是普通人,但他們是豐縣正能量公益的主力軍和有生力量,一年間志愿者們累計為正能量公益捐助愛心善款130多萬,全部用于救助危難病人。在支部積極倡導下,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建造成為江蘇省第一個“零開支”純公益機構,為此萬理事長自掏腰包多達60多萬元用于救助和行政開支。他們開通的正能量公益公眾平臺,極好的宣傳了豐縣的各項事業建設及傳播正能量,中心支部受到各級媒體的報道和表揚。
國慶節期間開展向日葵“罐”愛公益行動,組織黨員干部、志愿者及小學生認領20個儲錢罐,為江蘇省少年兒童發展基金募集7300元愛心款;“七一”前夕,中心黨支部精心策劃,組織女黨員、志愿者通過利用空閑時間手繡黨旗活動,向黨的生日獻禮。
還是在“七一”前夕,投資拍攝黨建公益微電影《在路上》,在搜狐、優酷、騰訊、酷六等網絡平臺1天內關注、瀏覽、轉發量超過10萬人次。開展以“群眾身邊的公益”為主題的公益活動,傳播公益精神。年初先后通過公開渠道發起募捐,募集113萬元,救助在大火中燒傷的華山鎮張集村20歲村民張恒;開展特大病貧困患者救助活動,聯合縣婦聯對豐縣特大病患者祝素英進行救助,為其提供5000元的治療費用和生活用品;看望因貧血造成胃大出血的“植物人”金順利,為其送上4000元治療費,將“人間自有真情在,社會還是好人多”的理念以實際行動播散。
今年的豐縣的初冬注定不會寒冷,因為有一大批的個人和團體在釋放大量的正能量。
由豐縣正能量公益中心和黨支部發起的旨在援助豐縣當地的貧困母親大型公益活動已經拉開帷幕,并將在2017年元旦期間實施,屆時會有20位豐縣的貧困母親得到有效的幫扶。今年是“幸福工程—救助貧困母親計劃”實施21周年,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策劃了“為了母親的微笑—救助貧困母親”大型公益捐助活動,將在元旦期間舉行,目前已經收到善款接近3萬元。 此次愛心公益活動為了關注豐縣貧困母親的命運,向她們伸出援助之手,通過善款捐助,為構建和諧社會架設一座愛心橋梁,讓更多的貧困母親走出貧困,走向富裕。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負責人萬利忠告訴記者說,他們這次活動聯合了豐縣總工會、婦聯、勞動保障局、民政局、計衛局、豐縣慈善總會、豐縣紅十字會等各相關單位,將于2017年元旦舉辦“為了母親的微笑—救助貧困母親”大型現場公益捐助活動,全縣20位貧困母親將來到現場接受捐助。活動現場以歌舞、詩詞朗誦、文藝小品、樂器演奏等形式來表達對這些母親的敬意。
活動發出征集令以來,得到眾多愛心企業和市民的關注,大家紛紛捐款。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的負責人率先奉獻愛心,負責人萬利忠捐款5000元,中心副秘書長許正權捐款1300元,中心副秘書長秦小桀捐款500元,中心婦聯副主席韓保蓮捐款1000元,中心婦聯副主席史文娟捐款800元, 中心婦聯副主席段鳳芹捐款600元……加上中心“看望慰問困難黨員和老黨員”剩余款1423.53元,救助李梓瑤剩余善款350元,救助已經病逝的劉高健剩余善款483元,都轉入救助“貧困母親”專用款。萬利忠介紹說,加上愛心企業和市民的捐助,目前他們共募集善款已經接近3萬元。
就在11月28日豐縣正能量公益黨支部再次聯合豐縣民政局、豐縣總工會、豐縣婦女聯合會、共青團豐縣委員會、豐縣華山鎮人民政府、豐縣中陽里街道辦事處、豐縣人民醫院、豐縣青年志愿者協會、豐縣精誠特衛聯網報警警務工作服務站、豐縣狼牙應急救援隊、林德漆徐州辦事處、徐州鴻益新型墻材有限公司、豐縣博愛醫院、中陽里街道向陽南社區等發起的“我的父親母親——關愛老人、關注記憶”,“讓走失老人回家”—— 共同關注失智老人黃手環免費發放大型公益活動于28日在江蘇豐縣正式啟動。
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黨支部副書記萬利忠介紹,這個旨在關注失智、失憶老人,讓他們盡快回家的大型公益活動,將在2017年元旦之前在江蘇省豐縣劉邦廣場完成首次“黃手環”免費發放。屆時還有豐縣人民醫院等醫療機構的專家現場義診和咨詢,志愿者現場為患有“老年癡呆癥”的患者做資料備份,以便日后跟蹤服務。本次活動也得到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大力支持,并將納入該基金會的“黃手環行動”公益項目計劃。
另據介紹,這次公益行動除了對患有“老年癡呆癥”的患者免費發放“黃手環”外,活動還將延伸至在豐縣城鄉迷失(走失)老人(老年癡呆癥)的免費救助和找尋工作,不管是哪里的老人,只要在豐縣境內走失,豐縣正能量公益發展中心都會安排暫時住宿和生活,直到幫助其找到家人為止。同時會在公眾平臺和網站免費發布尋人信息及動員幾百名志愿者幫助尋找,讓迷失老人盡早回家。
有情有義是豐縣人可貴的人文品質,是新時期道德規范核心內容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情包含對弱者的同情,對朋友的友情,對心愛的人的愛情,對親人的親情,悲天憫人之情,更包含對事業對黨和人民群眾的深厚感情;義包含講義氣,講道義,講正義,更包含對事業對黨和人民群眾的無限忠誠和浩然正氣。豐縣人正把有情有義、重情重義深深地鐫刻在豐縣發展和進步的旗幟上,成為引導全社會向上、向善、向美的旗幟,成為凝聚共識、增進合力、激發干勁的旗幟,成為良好黨風、政風、民風、行風、家風的旗幟。有情有義是豐縣跨越崛起的精神支柱,豐縣縣委、縣政府提出,要實現跨越崛起的戰略目標,必須把有情有義打造成豐縣人的思想行為準則和道德精神追求,不斷培育豐縣人的精神家園,不斷凝聚精神力量。
社會需要正能量,有情有義鑄靈魂。讓有情有義融入我們的血液、骨髓,成為豐縣人心靈深處最具穿透力、震撼力、感染力的催化劑、主旋律、好聲音,成為豐縣人外在性格符號和內在精神內核及高尚人格的升華,成為豐縣百萬人民的民風圭臬、文化品牌、城市符號、金字招牌和亮麗名片,努力把豐縣建成情義之城、慈善之城、和諧之城、幸福之城。有情有義浸潤人心、涵養民風,成為豐縣特有的人文精髓、文明基因、鮮明個性、文化品牌、城市符號。
“有情有義”已成為新時期豐縣精神的靈魂和前進動力,正能量也已經成為豐縣130萬人日常談論最多的話題。正是有這些平凡的豐縣正能量公益黨員干部和廣大志愿者,才更多的賦予了“情義豐縣”的真正含義,正是他們在古豐大地上傳遞著正能量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