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4時50分左右,安徽省安慶市大龍山鎮燎原村的大龍山鐵礦發生坍塌事故,8名礦工被困于井下約130米處。在黑暗冰冷的井下度過了80多個小時后,其中5名礦工與死神擦肩而過,成為此次不幸事故中的幸運生還者,展現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生命搶險奇跡。
80多個小時的千人生死大營救
5月13日4時50分左右,隨著“轟”地一聲巨響,安徽省安慶市大龍山鎮燎原村的大龍山鐵礦東北角一處礦井坍塌,坍塌的石塊和泥土堵塞了井下出口巷道,而此時井下還有8名礦工!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據安徽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局長程傳如介紹,因大龍山鐵礦井下地質條件復雜,而連日降水導致泥土松散,礦井坍塌,礦井中存有大量積水、淤泥,救援難度相當大。現場指揮部當機立斷:從豎井下到礦井底部進行救援!
搶險救援指揮部立即調集了8臺水泵進行排水;同時,從蕪湖海事局緊急抽調了潛水員進行井下查勘;一支地質隊也加緊打鉆孔為被困礦工送風送水;幾百名武警、消防官兵夜以繼日地在礦井內進行人工清淤。
15日4時左右,豎井里的積水終于基本被抽干;下午2時許,豎井的救援工作取得進展,消防人員下到了主礦井下103米處,在齊腰深的淤泥里搭建類似建筑用的“腳手架”,對被困在28米下面平臺的礦工實施救援;下午5時41分,第一名被困礦工被救出;當晚,另外三名生還者和一具遇難者尸體升井。解救被困礦工鄭玉節時,由于井下環境極為復雜,救援難度相當大,現場指揮部還連夜請來“救兵”--淮南礦業集團救護大隊,終于在16日晚8時48分將鄭玉節解救出礦井。
17日凌晨,第二名遇難礦工遺體升井。同時,另一名遇難礦工遺體因井下情況異常惡劣而放棄升井,至此,搶險救援工作結束。
相互慰藉創造生的奇跡
據獲救礦工甘樂純回憶,他在井下只聽到“轟”的一聲,就被一個氣浪沖到了地上。他順著繩索爬到上層平臺,與另外三名礦工會合。隨后,幾個人被一起困在泥漿中,渾身冰冷,只能互相抱著取暖,以免凍僵。獲救礦工胡德祥回憶說,“在礦井里搞不清楚外面是什么時間”,剛開始他們還在水里站著,后來蹲著,再后來體力不支就坐在泥漿里了。這一坐就是60多個小時。
冰冷、黑暗的地下60多個小時是一種怎樣的煎熬?隔著石塊和泥土,礦工們似乎聽到遠處有人說話的聲音。礦工們一度興奮、充滿希望,但當一切又歸于可怕的沉寂時,孤獨、絕望、恐懼感又再次占據了礦工們的心。在希望與絕望的煎熬下,他們失聲痛哭,哭過之后卻仍緊緊抱在一起,互相鼓勵著支撐下去。
查滿香是獲救礦工中唯一沒有哭的人。在生死邊緣的60多個小時里,支撐這名礦工強烈生存欲望的就是自己17歲的兒子。查滿香說,自己要是走了,兒子怎么辦?
最后獲救礦工鄭玉節在井下已經熬過了80多個小時。礦井坍塌時,他就被一輛板車壓住了雙腿,無法動彈。據消防人員介紹,15日晚在井下發現他時,他的神志還非常清醒。由于井下淤泥太厚,救援難度相當大,消防人員不敢強行將其拉出,只能為其提供生理鹽水、牛奶等幫助其補充能量、維持體力。醫生介紹說,他的傷勢較為嚴重,腎功能受損、肋骨骨折,還伴有腹痛癥狀,但他在井下被困了80多個小時還能生還,在于他堅強的意志。
多種因素決定了奇跡的產生
5名礦工在泥沙堆積、黑暗、冰冷、缺水、缺少食物的情況下存活了80多個小時,這不能不說是生命的奇跡。據現場救援專家介紹,奇跡的產生是由許多因素決定的。
首先,鐵礦跟煤礦不同,煤礦事故通常會產生有毒危險氣體,比如瓦斯,不僅會導致人員中毒,還可能引發爆炸,釀成更嚴重事故。鐵礦發生事故則不存在這種狀況,礦井里不會充滿有毒氣體,井下空氣是安全的。這時,救援人員通過鼓風機等手段及時往井下送風,使井下空氣含氧量充足,被困人員生存的希望就會大大增加。大龍山鐵礦的結構比較復雜,分為三個作業面,里面呈“之”字結構,即使發生坍塌,有些地方還有足夠的空間供被困人員躲避。事故發生后,被困者被分割在幾個不同的區域,證明了只要有足夠的空間和空氣,并且沒有在事故中受到大的傷害,其生存的時間就能延長。
第二,被困人員自身的意志也很重要。據安慶市立醫院醫生介紹,從獲救者情況來看,他們的精神狀況都很好,在井下就相信一定能獲救,這使他們能在被水浸泡的惡劣環境下堅持下來。
此外,在這次礦難事故中,搶險救援措施迅速及時,搶險救援方案科學合理,各部門各單位配合密切也是5名礦工奇跡生還的重要因素。事故現場成立了搶險救援領導小組;搶險救援現場指揮部同時成立,下設綜合組、事故搶險組、宣傳組、后勤保障組和安全保衛組,明確職責。與此同時,及時組建專家組,啟動了礦山安全事故搶險救援預案。按專家指導,地質隊加緊打鉆孔,為被困人員送風送水,強化了被困礦工的存活能力
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