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哈達,藏族人民作為禮儀用的絲織品,是社交活動中的必備品。哈達類似于古代漢族的禮帛。關于藏族哈達的文化內涵及用法等,筆者應西藏電視臺同志之約,曾為一部藏族民俗專題片寫過一篇短文,但未曾刊載于報刊。現根據記憶筆錄成文。 根據有些學者分析,哈達這一名稱開始出現于八思巴第一次返藏之時。眾所周知,八思巴是藏族歷史上,特別是中央同西藏地方關系史上非常重要的偉人。他于1244年隨其叔父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前往西涼(亦稱涼州,今甘肅武威)會見元太宗窩闊臺次子闊端。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八思巴被尊為國師、帝師。他于1265年第一次返藏時,向菩薩、佛像和僧俗官員敬獻、賜奉哈達。據筆者所知,史書中關于哈達的正式記載,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 據傳,當時八思巴在為大昭寺的菩薩塑象敬獻哈達之時,壁畫中的一尊度母也向八思巴討要了一條哈達。這位度母在藏語中被稱“卓瑪塔爾聯瑪”。看來哈達同這位度母很有些歷史緣份,如有興趣,至今仍可到拉薩大昭寺去拜謁這位度母。 按照藏文字母的寫法,應為卡達,而不應為哈達。對這約定俗成的寫法,我們姑且不去探究。那么,哈達這一名詞到底是藏語,還是蒙語呢?筆者認為現在還不太好斷言,但是根據藏語語音和組詞特點,不太象藏語,反而卻有點象“哈達卡”這一蒙語在藏語中的變音。 |
相關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