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如果是這樣,那么哈達卡、卡達和哈達的淵源關系也就昭然若揭了。不過蒙族的哈達卡是藍色和黃色的,而藏族的哈達則是潔白的“塔爾”才是地道的藏語,這是無庸置疑的。但是,哈達這一名稱,早已約定俗成,現在無需濃墨贅述,考證是何族語言了。 在藏族的社會交往中,之所以長期盛行使用哈達這一禮儀之品,是因哈達的豐富文化內涵決定的。藏族人歷來認為潔白、無瑕最能表達和象征人們自古以來在社會交往中使用潔白的哈達,以表達自己真誠、純凈的善意。因而哈達便早已成藏民族這一深刻文化心態的重要媒介和載體。 據分析研究,白色崇拜或尚白是藏民俗深刻的文化心理狀態的一種反映。近來考古工作證實,從古以來我們藏族先民就非常崇尚白顏色。早期的尚白習俗是苯教文化即土著文化的一種表現。早在佛教入西藏之前,藏族先民就崇仰白事、白道、回避、忌諱黑事、黑道。《格薩爾王傳》及其它許多民間故事中,以白人、白馬、白云、白鶴等白色來象征和代表正義、善良、高尚的人、軍隊或事情,而黑人、黑馬、烏云等黑色則是象征和代表邪魔、罪惡和不幸的。 白色象征純潔、無瑕、忠誠、喜慶、詳和、善業和正義,而黑色則相反,大凡都是邪祟、罪惡和不詳之兆,這已成為鮮明的藏族文化觀念。在藏民族長期生活中形成的這種文化觀念、文化心態,在日常生活中處處能夠感覺到。房屋墻壁刷白灰,過新年時門窗和木制家具上用白面點白點或劃白線,給酒壺、酒皿系上哈達或羊毛,為壺嘴、碗口貼酥油,在要道山口的石堆頂端放上白石,供神煨桑時揚撒糌粑等等,只要留意就會發現無處不見白色崇拜的印記。佛教傳人西藏以后,甚至把善惡直接稱白黑(嘎爾那),善業稱嘎爾喬,惡業叫那列。由此可知只要我們潛心研究,白色崇拜或尚白文化心態就會更如豐滿、鮮明。(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