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這樣看來,藏族尚白文化理念的產生和形成大大早于哈達的產生,而哈達只是較晚期出的尚白文化心態的一種反映、一種載體,并不是唯一的反映、唯一的載體。早在絲織品沒有出現或不發達之時,我們藏族先民就是以羊毛、糌粑或白石、白灰等白色物品來表達和象征純正、潔白的善心誠意。古代苯教徒舉行宗教儀軌時,就有頭纏雪白的羊毛的習俗。那時,先民們逢年過節時把白羊毛掛于門楣和各種器皿上。 祝壽或喜慶之時,人們也用糌粑在衣領上點上一圈白點(在日喀則等的一些地方至今還保留著這種習俗)。后來弟子拜師就得獻上一小方塊白色絲織品(塔爾卡康)。到了元代初期,隨著藏民族同內地各民族之間交往的不斷增多,促進了文化的相互輻射。當時蒙族使用“哈達十”的習俗和漢族地區發達的絲織業,使藏族的尚白文化心態進一步找到了表達的具體形式和便當載體。 或許人們在“白人黑帽”這一典故中能夠進一步領悟到藏族的尚白文化心態。據中籍記載,當年八思巴任帝師忙國事,西藏的政教由薩迦本欽(直譯大官,實為藏王)統領。八思巴的大侍從為了同當時薩迦本欽·貢嘎桑布(第二任本欽)爭權奪利,常以讒言挑撥離間八思巴和貢嘎桑布的關系。1276年八思巴第二次返藏后不久,大侍從甚至假借八思巴的名義,向忽必烈告狀數落貢嘎桑布的罪行。為此皇帝很快就派出了大將軍桑戈為統帥的討伐大軍進藏查辦。 當討伐大軍近逼衛藏之時,大侍從唯恐敗露自己的陰謀,給八思巴食物中下毒滅口,不久他自己也畏罪服毒身亡。據傳,當貢嘎桑布被桑戈正法時,他身穿白衣,頭戴黑帽,砍下頭后流出來的盡是白血。當忽必烈聽到這一情況時,才知道是一起冤案,但為時已晚。從此,冤枉好人便稱之為給白人扣黑帽。(未完待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