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語:昨天葉嘉瑩先生又捐了1711萬元給南開大學,95歲的老先生將自己全部身家都捐給了學術研究。相比起有的明星借著“慈善”的名義,為自己的星途洗白,好像“慈善”這詞正在被變成了一場秀。慈善本身不一定意味著你富有或貧窮,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誰都是慈善家。
范冰冰因為偷逃稅案沉寂了一段時間,前幾天她去了西藏做慈善活動,她的公關團隊大肆宣傳她的艱辛慘狀,一時吸氧一時掛吊瓶。碰巧近來有消息稱她將復出,許多網友很自然地質疑她是在“拿慈善來洗白”。
就連官媒中國網對這件事發文說:“任何單純的公益行為都該鼓勵支持,但切莫試圖將此作為挽救自己事業星途的洗白器。”
明星被質疑“拿慈善來洗白”已經不是第一次,因為婚內出軌而消失的吳秀波4月去看望了貧困山區兒童;人設崩塌后的李小璐三天兩頭就被曝出她在做公益,1月她的后援會還發文稱她入圍年度公益盛典兩大獎項……
真正慈善都會得到贊許和鼓勵。但讓大家看不慣的是被“夸張的說辭、營銷式的渲染”包裝過的慈善。這些包裝模糊了慈善的本意,只能讓人感到套路,讓人不禁質疑這種“慈善”背后真正的動機。
為什么做好事要不留名?
因為慈善的主角是被幫助的對象,慈善是包裹著尊嚴的。如果慈善變成了一場做秀,貧困兒童接過了施舍,還要被迫快樂地面對鏡頭,這是在別人的傷口撒鹽。
01
- 慈 善 -
|不是一份榮耀,是一份責任|
就像古天樂這么多年默默捐建了超過100間希望小學。如果不是無意間被粉絲發現了,也許要等到中國每一個角落都有一所“古天樂希望小學”才有人知道。
每次他不是捐完款就算了,還會親自監督建校工程,防止豆腐渣工程。這件事曝光以后,有記者就去質疑古天樂,“你嘴上說想低調,為什么每所小學都有較‘古天樂希望小學’?”
古天樂淡定地說,“我捐建的小學出了什么問題,可以馬上找到我來負責,這樣比較方便。”
捐完錢以后便是不關心、心滿意足享受那份榮耀,這不是慈善,不過是以同情別人為樂。真的要同情,你就站的遠遠地表示,不需要你在鎂光燈下耀你多有錢。
02
- 慈 善 -
|不只是富人的事,也是每個平凡人的善良|
這些年,慈善被人炒作成了富人的游戲。但真正的慈善不需要火熱高調的姿態,越懂得生活疾苦的平凡人,往往越善良。他們的大愛總是無言的。
陳樹菊不過是菜市場的一個普通小販,賣了54年菜,累計捐了約220萬元。一年里除了除夕,她每天凌晨3點去進貨,一直忙到晚上8點收攤。她不像明星們一部電影、一個廣告片酬就上千萬、上億。她就是一元、五角,一點點慢慢累積,再捐出來。
賣菜50多年,她沒有讓自己生活過得更好,卻讓無數孤兒院的小孩改變了生活。她說,“錢在不需要的人手里,只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
2010年,美國《時代》把她評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百名人物。當大會請她到紐約去領獎時,陳樹菊一直拒絕,因為怕無人照看菜攤,“我明天要賣的菜,貨我已經批了,現在你代替我去好了,真的。”
即使到了紐約,她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菜市場逛一逛。
人家問她為什么這么傻,她天真地說:“那種高興我不會形容。我只知道很舒服、很快樂。幫了人,那一天就很好睡。”
陳樹菊與佛光學院學生合影

陳樹菊善款給仁愛小學建的圖書館
03
- 慈 善 -
|不是巨大的財富,而是接近人心的溫暖|
慈善從來不需要巨大的財富,需要的僅僅只是一種接近體溫的溫度,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在江西腫瘤醫院隔壁的一條小巷里,有一個“一元廚房”,病人和家屬都叫它“生命廚房”。因為借這里炒個菜只需要1元甚至免費。
廚房是一對六旬夫婦義務開的。他們只不過是在這里賣油條維生的普通人,生活比醫院的病人還拮據。
最初有家屬借他們地方給病人做飯,那時他們沒收錢。后來借的人多了,水電煤負擔變大,他們才開始象征性收1元。
病人和家屬凌晨做早點,深夜做宵夜,他們都沒有休息,一幫就是十幾年。丈夫說,“其實身體有點吃不消,但是我們不開爐的話,他們不知道怎么辦了,外面吃飯很貴。”
04
- 慈 善 -
|不在乎捐了多少錢,在乎喚醒了多少愛|
白巖松說,“我們一提到慈善,都以金錢和物質來衡量,而缺乏對與人交流、幫人走出孤獨等‘軟慈善’的理解。”
杭州的“成良微公益面館”是一家免費餐廳,店門口寫著:當您遇到困難時,可以在成良面館免費吃上一碗熱氣騰騰的面。
這里每天都擠滿穿著橙色制服的環衛工人,老板張成良說,“他們為城市付出不容易,就想讓他們也有家的感覺。”
天冷時,會有熱騰騰的面條;天熱時,張成良還會給環衛工們送綠豆湯。
大家都是賺辛苦錢,有的環衛工人不好意思天天去吃張成良的免費面,但張成良會說:“就怕你們不來,一定要天天來。”
在他的帶動下,每天都會有許多不同身份的志愿者來到面館幫忙,為環衛工人做一碗熱氣騰騰的早餐。他曾說過一句話:“公益不是看你捐了多少,而是看你喚醒了多少人的善良與愛。”
05
- 慈善 -
|是將心比心的關懷|
北戴河海濱的一條小巷里有一家叫“文香旅館”的小旅店。幾十年來,老板郭文香開旅館沒賺到什么錢,卻救回了100多條想要跳海輕生的性命。這些尋死的人當中最小的只有12歲,最大的92歲。
旅館開張第7天來了一位臉色煞白的鄉下姑娘。這位姑娘因家里太窮,父母用她給哥哥換媳婦。她不滿包辦婚姻,逃到海邊想結束自己的生命。姑娘身無分文,4天沒吃飯。
郭文香馬上下廚做了一碗熱湯面,又臥了兩個雞蛋,逼著姑娘吃下去……幾天之后,她勸來了姑娘的家人,在北戴河辦了退婚手續。姑娘上火車后使勁地揮手,大聲地哭喊著:“媽媽、媽媽,我一輩子也忘不了你!”
她自此養成了一個習慣,每當日落時總會離開旅館,到北戴河海邊轉一圈。如果遇上神色可疑的游客,文香嫂就會主動上前搭訕,假裝推銷土特產,套他們說出自己的心結。然后拉回旅館里每天供吃供住,還陪著這些人郊游散心。
她什么也不圖,知道他們會好好活著,對她來說就夠了。
文香嫂之前動了一個大手術,剛剛回到養老院就又來了一個跳海的人。郭文香當時就哭了,“我覺得自己真的好像沒用了,將來我要是死了,這些人咋辦吶?”
真正的慈善從來是美好的,
我們不應為了少數的丑聞,不再相信慈善;
如果帶著抱怨與失望離開,只會任美好在凋零。
我們不應放棄參與和監督,
不除惡,怎么傳播善?
真正的慈善不只是富人的事,
真正的慈善不在乎你是富貴或貧窮,
揭穿那些偽善的面孔,
堅信慈善的大愛,
也是一種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