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深圳地鐵設女士優先車廂試運營。女士優先車廂、女性專屬停車位、女性專用泳道……這些通過性別隔離的粗暴手段給予女性的特殊照顧不僅無效,更背離了一個包容社會應有的格局。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不能靠性別隔離和自我禁錮的方式來獲得絕對的自由。
在大城市打拼的人一定都經歷過每天在早高峰的地鐵上被擠禿嚕皮的時刻。打車貴、公交堵,只有地鐵能滿足自己每天早上準時打卡的需求。而那些能在摩肩接踵、推推搡搡的人群中一騎絕塵,將后面的同志遠遠甩開,率先一步把自己塞進地鐵車廂里的,才可謂是真英雄。
早晚高峰的地鐵站就宛如叢林社會,女生想要在這個弱肉強食的血腥地盤突出重圍,更是難上加難。

現代社會的地鐵,自有弱肉強食的結界
即便是在后面猛男大哥或豪放大媽的一臂之力下僥幸上了車,女孩子們也要面臨周圍各式各樣男性的“圍攻夾擊”。四肢被完全封印,身上的敏感部位還不可避免地要和男性接觸,女性尊嚴蕩然無存。
近年來,深圳、廣州在一些地鐵上設置了“女性優先車廂”,想要解決女性在高峰時期乘車難的問題。但由于缺乏約束,高峰時期還是有不少男乘客涌入女性車廂,平時時段也經常出現女性車廂中男乘客坐著、女乘客站著的場面。
為了讓女性車廂真正做到名副其實,近日深圳市公開征求意見,想要規定在高峰時期,優先車廂僅供殘疾人、未成年人、女性等有需要的人士乘坐,而對于乘坐優先車廂的其他乘客,地鐵工作人員有權勸離。
此條例一出,瞬間在網上引發了熱議,有些女生覺得女性車廂不倫不類,男生更是覺得這是對自己的歧視和侮辱。一項乍看上去充滿了人文關懷的制度,卻讓牽涉其中的兩性都覺得膈應,這樣的紛爭無休無止,又匯集成了城市地鐵“生存悲喜錄”中的又一個篇章。
形同虛設的女性優待
早在2009年,北京就有政協委員提出要在地鐵設立女性專用車廂的提案,但因爭議過大,最后不了了之。沒想到深圳在兩年前領風氣之先,率先將“女性車廂”引進國內。 廣州也不甘示弱,緊隨其上,開始試點“女性車廂”。
廣東當時提出女性車廂提案的政協委員蘇忠陽認為,設置女性車廂的目的在于保護弱勢群體,防止女性被性騷擾,此舉不是為了排斥男性,而是提供一種關愛女性、尊重女性的文明理念,讓大家都更有尊嚴地搭乘地鐵。
過度擁擠的地鐵確實會讓女性處于尷尬和性騷擾的不安全處境之中。中國青年報的一項調查顯示,74.3%的人曾被地鐵擁擠帶來的肢體接觸困擾,81.9%的人認為地鐵上存在性騷擾,而六成以上的人認為造成性騷擾的主要原因是地鐵太擁擠。比起薛定諤的性騷擾,普通乘客們更關心的是自己今天能不能擠上眼前這輛如同絞肉機般的地鐵車廂。
據Metrobits數據顯示,廣州地鐵的繁忙程度在世界范圍內名列前茅,僅次于上海、北京和倫敦,位居世界第四。廣州地鐵平均每天的客流量為800萬人次,在高峰時期,平均每節車廂里有310名乘客。 在最新發布的《2019Q2中國主要城市交通分析報告》中,廣州的交通健康指數全國最低。雖然深圳地鐵的出行便捷度在國內排名第一,但近幾年深圳的客運量正處于飛速上升中,今年7月份已超過六百萬人次,客運強度向廣州逼近。
地鐵本已如此擁擠,如果加設了女性車廂,在不加開列車的情況下,勢必要侵占其他男性的乘客空間,而女性車廂的票價和一般車廂的票價又是一樣的。花的是同一份錢,享受的是兩份不一樣的乘車體驗,這可能也是很多男性同胞在看到這則新聞時表現出本能抗拒的主要原因。
也有男性乘客認為女性車廂的設立是對自己的極大侮辱,它把所有男性都視為潛在的性騷擾者,也剝奪了自己在遇到其他女性遭遇性騷擾時挺身而出的權利。而對于某些女性同胞來說,形同虛設的女性車廂也讓她們不那么舒服。
有的女生對于女性車廂里擠滿男人表示不滿,覺得中國男人沒有紳士風度; 有的女生又對這種為了避免“咸豬手”而把自己“關進籠子”單獨隔離出來的做法,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怪異感。類似這種有關兩性平權的社會公共議題討論,最終都會因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而陷入停滯狀態,建設性建議也難以提出和實施。
一項充滿對女性關懷的人性化設計,因為陷入兩性平權斗爭的旋渦中而讓人們忽略了其操作意義和實際效果,這實在讓人遺憾。事實上,女性車廂在執行過程中困難重重,也阻礙著其發揮社會關懷的作用。
一則,高峰時期地鐵站客流量眾多、人流速度快,有需要的女性乘客不一定能順利擠上專用車廂。 “若女性沒有辦法流動至指定車廂,而男性又不能進入時,那么地鐵車廂的利用率將大大降低,”深圳市政協委員王雪表示。二則,女性車廂設立少,沒有擠上專用車廂的女性乘客無可避免地要和男性共處,這樣一來,想要通過隔離兩性來減少性騷擾的初衷也無法實現。不僅如此,設立女性車廂后,乘客往來各個車廂的靈活性也會大大降低,甚至于會影響地鐵站行駛的效率和緊急逃生通道的安排。
女性車廂:節外生枝的城市風景
女性車廂源于日本,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明治時代的東京,設立之初是為了防范日本社會日益惡化的女性遭遇性騷擾問題。隨著日本社會的發展,女性車廂也經歷了好幾次擱淺。
二戰后日本社會中的一些女權團體認為女性車廂是在把女性與男性區別對待,本質上就是在歧視女性,鐵道公司面對社會壓力,不得已取消了“女性專用車廂”。
事情的轉機來自于日本1988年發生的惡性“大阪地鐵御堂筋線事件”。 當時地鐵上一位女性目睹了兩個年輕人對另一位女性乘客的性騷擾行為,仗義出手相助,沒想到事后遭到兩名懷恨在心的歹徒尾隨、強暴。案件爆發之后,暴徒雙雙被捕,但最終只被判處了4年的有期徒刑。
這一事件只是日本地鐵性騷擾的片鱗半爪。 據東京都警察局和JR鐵路公司在21世紀初進行的一項調查,年齡在20-40歲的女性中,有三分之二表示曾在地鐵上被chikan(摸索性騷擾)。
御堂筋線事件發生后,越來越多的女性站出來發聲,各大地鐵公司為了打擊地鐵摸索行為,紛紛重設了女性專用車廂。2002年,御堂筋地鐵線也設置了女性專用車廂,而且不限于高峰時段。截至2018年,日本已有32家地鐵公司、87條地鐵線路開設了女性專用車廂,幾乎涵蓋了首都商圈及京阪神都市圈的主要鐵道路線。東京警方表示,女性專用車廂設立后的一段時間里,地鐵性騷擾的報案率確實有所下降,御堂筋線的投訴率在一年內減少了三分之一。
但這樣的幫助只是暫時的,日本東鐵路公司的“中央線”在2005年開通之后,當年的性騷擾案件數量反而比上一年增加了29件。女性車廂并沒有解決一般性的摸索問題,反而使得日本社會的兩性關系更加緊繃。
調查表明,日本女性對女性車廂的支持不僅僅是因為對摸索行為的擔憂,更是在日本經濟奇跡終結、父權制意識形態崩塌的背景下,女性產生的對特定類型男性氣質的象征性拒絕。這樣廣泛的性別對抗引發了與電車癡漢同樣嚴重的問題——癡漢冤罪,男性被女性無端指控和誤指控非禮的事情頻頻發生。
日本的《迷惑防止條例》對于猥褻罪行的處罰十分嚴格,“癡漢行為”要被處以半年以上的監禁或50萬日元罰款,且這類非禮行為認罪過程繁瑣,想要自證清白也十分困難。男性一旦被定罪,他的人生可能就完蛋了。
為了不陷入“癡漢”糾紛,很多日本男性在上下班高峰乘坐地鐵時會雙手舉起握住吊環,這樣避免被指控為非禮的做法更像是他們無奈選擇向女性群體“投降”的象征。而如果無法抓住吊環又靠近女性,他們便會拿出提前準備好的報紙,一手提公文包一手拿報紙,以表明自己的雙手無法干“其他事”。
并不是所有的男性都能“心甘情愿”地接受安排。近些年來,日本不斷地有抗議團體反對女性車廂,他們不覺得女性車廂的設立是對男性紳士態度的考驗,反而認為這是對男性的逆向歧視。
去年2月,日本地鐵千代田線上一名男性乘客強行進入女性專用車廂,被工作人員請出去后還按下緊急制動按鈕,造成列車延誤15分鐘。類似的抗議活動時有發生,這些反對團體還通過狀告地鐵公司、申請開設男性專用車廂的做法表達自己的不滿。雖然這些抗議被地方法院駁回,但不可否認,女性車廂的存在無法保證女性免于地鐵性騷擾,反而讓本已緊張的兩性關系更加緊繃。
泛濫的女性優待
女性車廂作為一個同時包含了性騷擾、男女平等、社會公平等敏感話題的議題,讓每一個牽涉其中的群體都異常激動。日本之后,臺灣、東南亞、北美等地也陸續開始推行女性車廂,但撇除因為有特定宗教信仰的地區,其他地方的女性車廂最后幾乎都落得一個不尷不尬的境地。
不僅是女性車廂,女性優待的問題漸漸泛濫到每一處社會的公共角落。前幾年,南京、武漢等地的商場相繼出現了女性專屬停車位,這些停車位被粉刷成粉紅色,設計得比一般停車位更寬敞,也離出口更近。在方便女司機停車的同時,也向公眾昭告,女司機技術就是比男司機爛,需要更多的關愛。
性別歧視的巨大爭議并沒有阻止各地設立女性停車位的步伐。據報道,即將在今年9月底開通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停車樓同樣提供了一定數量的女司機停車位。
網上的各種討論已經漸漸脫離停車這一技術問題,而是深陷性別歧視的泥淖中無法自拔。女性優待的問題不僅出現在地鐵車廂和汽車停車位這樣的出行公共設施之中,但凡是在有男有女的公共空間,相關單位似乎都可以用性別對立的方式吸引看客的眼球。
去年,廣州荔灣區的西郊游泳場推出了“女士專用泳道”,泳池工作人員表示設立女性專用泳道的初衷: “一是泳池人多時,身著清涼的女性不可避免地與男性有身體接觸,二是由于體力、技術等方面差異,一些女性在混合泳道常常會跟不上‘趟’,要么擋了路,要么被男性踢踏,相互影響。”
話說得似乎蠻有道理,主動去關懷女性已經是一種社會進步,我們難以多加苛責,但關懷、體諒不等同于合理、有效,一個更加進步的社會也應允許我們對那些并不完美的關懷進行挑剔。
就像女性專屬停車位一樣,女性專屬泳道看似給了女性更多的選擇,但其實都把女性放到進退兩難的選擇之中。你首先得向男性承認自己技術不好,給對方造成了困擾,才能享受這樣的“特殊照顧”。而從實操角度來說,女性車廂的設立也很難做到真正地服務用戶。
女性車廂、女性專屬停車位、女性泳道……這些通過性別隔離的粗暴手段給予女性的特殊照顧不僅無效,更背離了一個包容社會應有的格局。爭論女性車廂到底是歧視男性還是歧視女性并沒有多大的意義。因為有女性車廂,所以吵著也要設置男性車廂的言論更是可笑。因為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不能靠性別隔離和自我禁錮的方式來獲得絕對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