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兩年前的公號文章,昨夜突然沖破了十萬+,這篇對無錫一座高架橋表達擔憂的推文,瞬間被翻出來并刷屏。因為,這座橋真的發生了側翻。
10月10日晚6點6分,正值交通晚高峰,江蘇省無錫市312國道上海方向K135處、錫港路上跨橋發生橋面側翻。橋下正在通行的兩輛私家車被壓,其中,白色轎車后半部車身,包括駕駛室完全被壓在側翻的橋下。另有一輛停放車輛(無人)被壓。值得注意的是,事發最初的報道中,均使用了“高架垮塌”的字眼。而在10日晚上9點江蘇無錫錫山警方的通報中,將事件表述為“橋面側翻”。
一輛正面視角的行車記錄儀,完整呈現了事故當時的形態:一聲巨響后,橋面從側外傾倒,一輛三輪車停在了死神門口,車上的男子幸免于難。事故發生后,救援人員和車輛迅速趕往現場。目前,根據錫山警方通報,事故造成3人死亡,2人受傷。其中一輛被壓的轎車中,為一對母女。
超重的巨型卡車
在被壓的兩輛轎車旁邊,一輛從橋面上滑落的卡車引起了人們的注意。卡車物料單照片顯示,車上貨物為熱軋卷板鋼,生產日期為2019年9月30日,單卷重量為28.535噸。現場散落至少四卷同等重量鋼卷,另有兩卷暫不能明確屬性的黑色卷軸。據《財新》報道,六卷總重高達170多噸的鋼卷,是從江陰碼頭運至無錫。江陰碼頭據事發地有50多公里,事發跨橋并非卡車駛過的唯一橋梁。我國城市橋梁建設行業標準《城市橋梁設計規范》明確規定,一級公路設計荷載允許最大車重為55噸。
2007年,無錫市審計局網站發布的《無錫市審計局關于312國道無錫段擴建工程竣工決算審計結果的報告》顯示,312國道全線按一級公路標準設計,設計時速為100公里/小時(城鎮段80公里/每小時)。也就是說,行駛在高架上的卡車載重,超過了行業標準的三倍。
10月11日凌晨5點30分左右,無錫市事故救援指揮部發布消息,初步分析認為,上跨橋側翻系運輸車輛超載所致。而最新報道顯示,涉事的超載大貨車屬于無錫成功運輸有限公司。一位自稱受公司某股東委派來看情況的人士稱,自10月10日晚起,該公司負責人已無法聯系。
頻繁的超載
垮塌的橋梁、滿地的碎石都可以慢慢清理干凈。但對貨車超載的麻木和習以為常,卻尤為令人心驚膽戰。因超載導致的橋梁垮塌,無錫事故并非孤例。
2009年7月15日,津晉高速公路天津段港塘互通立交橋的匝道橋坍塌。事故造成六人死亡,七人受傷。最終調查結果表明,嚴重超載貨車在匝道橋上靠右密集停車并偏離行車道,形成巨大偏載,導致橋梁梁體向右側傾斜,引起倒塌。
2012年8月24日,哈爾濱三環路群力高架橋上橋匝道發生傾覆,事故中長達121米的橋梁傾覆,三死五傷。值得注意的是,這起事故最終原因并未公布,而官方初步判斷與貨車超載有關。當時橋上3輛貨車為6軸重型半掛車,車貨重量超過400噸。
《財新》數據顯示,2000年至2012年,中國內地至少有17座橋梁坍塌,官方認為與貨車超載、超限有關。一個現象是,這些重型卡車經常呈車隊行進,超載數倍于規定的貨物,短距離內橋梁承受壓力巨大。一些車隊還會有“罰款經費”,只要不扣車,一趟辛苦的長途旅行仍然有的賺。
又是獨柱墩
除了超載,上述案例存在的另一個共性是,橋體均為獨柱墩橋體。這種結構具有結構簡潔,工程量小,橋下空間開闊、適應性強、經濟性好等優點,在國內外橋梁建設中被廣泛采用。
一位橋梁工程人士透露,早期設計規范借鑒國外經驗較多,更偏重于防止橋面的縱向受力,對橋梁的橫向失穩傾覆問題的規范探究并不多。該工程人士提到,雙柱墩的橋梁傾覆能力比單柱墩強很多,但是工程量大,對于地面用地占用也多。
根據《公路市政化改造橋通工程技術應用研究-以G312國道改造無錫段為例》數據來看,此次傾覆的高架橋截面寬度為11.75米,橋梁由三跨組成,中跨大約為40米,也就是基本為傾側方向十字路口的長度。
中國公路學報公布了一個中外教授聯合組成的學術團隊對無錫塌橋事故的分析認為,橋梁發生傾覆時,有明顯的先轉動后滑動趨勢。經過測算分析認為,嚴重超載和偏載作用共同引起了橋梁發生傾覆破壞,如果端部蓋梁懸臂處發生受彎或受剪強度破壞,將進一步降低結構的抗傾覆承載力。就這樣,一個嚴重超載的6軸重型半掛車,從江陰碼頭一路行駛50公里,上了312國道,上了高架,重重地傾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