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到溫哥華的幾個月,我常被一件很特別的東西所困擾。那是一個不透明的小盒子,100%出現在衛生間里,不論是公共的還是餐廳的,盒子位置還很醒目,上面畫了一個大大的有點駭人的標志。導致我每次側目這個盒子,都會緊張里面會不會爬出些恐怖的東西。
然而我的好奇很快就有了答案,某天在西溫的渡輪碼頭中心,這個小盒子里塞著粗粗細細的各種針筒,滿到連蓋子都合不起來。
我滿頭霧水向同行的學姐請教,學姐說那個就是“針筒回收”的盒子啊。但是回收盒本應該是密封的,也就是像存錢罐,只能把東西投進去,卻不能輕易拿出來。然而這只盒子既然可以打開,就是被人為地破壞過的,是想要要拿出里面已經被使用過的針筒再用一次。
加拿大公立圖書館里的針筒回收盒
面對我擺出的一連串震驚表情包,學姐就邀請我參加她周末的社團活動,說帶我“開眼界”。于是在周末,我依約前往學姐指定的集合地點。跟著她上了一輛破舊的餐車。餐車里放著一桶桶熱咖啡,和成堆的紙杯。學姐招呼我帶上塑膠手套,把餐車的窗戶打開,一杯杯裝咖啡。接下來的程序也很簡單:咖啡免費,誰來拿都可以,喝幾杯也隨意。
我當然有被事先告知過,這些咖啡是給街上的流浪漢準備的。當時已是秋冬季節,氣溫漸冷,街頭的流浪之人也無熱水飲用,慈善組織便招募些義工來發放熱咖啡給他們暖身。作為菜鳥,我本以為流浪漢,應該大部分也就是衣衫不整、不太衛生。所以最初的幾個客人從我手中接過熱飲的時候,我還是很鎮定的。
漸漸的我開始覺得有些驚訝了,來拿咖啡的人數量眾多,超乎我想象。我們這些義工煮制的咖啡并不美味,雖說免費,但一般民眾也不會想來光顧,所以如此多的人竟都是貨真價實的無家可歸者。
可隨后發生的事,就不只是令我驚訝這么簡單了。正當我美滋滋的覺得自己今天善緣滿分的時候,街角出現一位僵尸一般的人,幾乎讓我當場想逃走。
那一幕在我腦海里一直都很清晰,那位骨瘦如柴的僵尸級街友只穿著醫院的手術袍,在秋風中瑟瑟發抖,手上拖著醫院的點滴架做拐杖,幾乎是拖著全身慢慢走來,無神的眼睛盯著咖啡,手也抖到連續兩杯都打翻。學姐見過這個僵尸先生,偷偷告訴我:“這就是濫藥的啦。”
工作人員在救助濫藥者
這時,我才把事實串聯起來。首先是,原來溫哥華濫藥的問題已經到不可收拾的地步,非法注射的行為最常發生的地點就是各個公共洗手間,政府無力阻止,就只能安放注射器回收箱,以此減少注射器重復使用引發的各種血液傳染病。
然而濫藥者們可沒這么聽話,畢竟溫哥華公共洗手間不多,而私人店家又不肯出借洗手間給濫藥的流浪漢。所以很多人急了也就亂來,新聞就常常報道在社區公園內有幼兒被隨意丟棄的針頭刺傷的事件。
而其次便是,溫哥華的流浪族群問題。我在街頭送咖啡的工作沒做兩次,因為課業負擔而中斷。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索性在假期里參加社會局救助站的義工,更多的了解了這個有關流浪族群的問題。
入行之后,我發現溫哥華市政府在流浪人員的安置中,早已經捉襟見肘。他們狀況不一,不僅需要單獨處理的個案多,并且這些選擇離群索居的人,心里一般都是有過創傷的,無法像正常人那樣簡單處事。若不是依靠大量義工、各類非政府組織、法律援助、醫療服務援助等的介入,根本不可能照顧好游蕩在大溫地區的這些人。
在流浪群體中最簡單的,大概是屬于為了體驗嬉皮生活而流浪的少數人,有些還精通樂器或畫畫之類的技能,能憑一己之力在街頭過活。這些人并沒有真的遠離社會,也常結成群體,互相幫助。
其余的,在財務上破產者、或者離家出走者等就比較麻煩。政府為他們設立的收容所只能每天白天登記排隊,晚上開放進去住宿,天亮后要清場并重新分配,所以很多人露宿街頭是家常便飯。
我做義工的時候,就有一位常出現,因為與一只狗相依為命,所以必須尋找允許動物進入的收容所,找不到寧可和狗兒住在街頭紙箱屋。還有一位北京來的移民,因為和太太吵架,他一氣之下動手,被法庭判禁止回家,還好通過我們聯絡到大陸親人,在拿到親人匯款后,以便宜的價格租入在救世軍的慈善公寓。
這一類人就屬于救助對象中比較常見的,他們大多是身無分文、居無定所、與熟人斷絕聯絡、官司纏身、有各種心理創傷后遺癥這些問題。如幫助得當,是有機會重新回歸社會的。
最棘手的,當屬前文提到的濫藥族群。這些人絕對是行走的定時炸彈,不論是心智還是健康,都不知道什么時候會出狀況。我做義工的時候,好奇歸好奇,可是心里還是很緊張萬一遇到該怎么辦。然而以我的經驗,也實在不足以應付濫藥族群。我們這些菜鳥級別的義工,被告知要量力而行。
溫哥華街頭一位正在戒毒的女性
畢竟真正在第一線照顧到濫藥者生活的,是一些曾經有過戒毒經驗的人,還有參與救援計劃的醫生和法律援助者。他們主要駐守在溫哥華東區的幾條街區,那里有政府設立的安全注射屋和防止過量使用毒品中心。
安全注射屋,由溫哥華市政府出錢設立維持,說白了就是一個“吸毒特區”,已成立了十多年。各類毒品成癮者到這個安全屋來,可以得到干凈的注射器材和環境,還有護士的監護,甚至還有駐場醫生和精神科專家,如果癮君子有戒毒的想法,可以馬上取得協助,或者是治療因吸毒引發的疾病。
安全注射物
防止過量使用毒品中心(Overdose Prevention Society),則是一個比較年輕的機構,創立的目的是在保障成癮者的安全注射環境之外,也要監督他們的毒品用量。
因為吸毒過量是癮君子致死的主要威脅,并且死亡數字逐年攀升。因此政府特地培訓了特許的監督員,他們會隨身攜帶血氧檢測設備和鴉片解毒劑納洛酮,以便必要時進行急救。在中心內部還有各種儀器,用來鑒別吸毒者攜帶的毒品純度,防止不良毒販在毒品中參加雜物,比如石膏或代糖,引發更嚴重的中毒反應。巡邏員們還會外出巡邏,在吸毒者聚集的暗巷內,查訪躲起來的吸毒者,確保他們的生命安全。
在溫哥華這個天堂一般的城市里,還有如此陰暗的一塊地獄。我經過三年的社工服務,本想要試圖了解其中的原因,卻發現自己所見僅是冰山一角。
不過,為何這黑暗的角落會隱藏在溫哥華東區,與繁華的西區幾乎一街之隔。作為華人可能還有一個更敏感的地方,就是無家可歸者和濫藥者聚集的區域,是老唐人街的區域。我所負責登記的收容所之一,就在溫哥華孫逸仙公園的附近。
老僑們有些覺得憤憤不平,認為是警察為了詆毀唐人街才把流浪漢們驅趕到那里。但我在實際的工作中,確實感受到別的區都不肯接納那些人,政府每次想要在別處修建收容所,或者安全注射屋的時候,居民們都會抗議,擔心這些問題人士的出現會攪亂地方治安。
因此只有溫哥華東區這一個角落,成了藏污納垢的地方。流浪的人們躲在街巷里,或者因為濫藥、疾病、或冬季的寒冷而喪失生命,聽說有一處隱秘的所在,他們會把自己的名字刻在那里,一句簡單的“到此一游”,成了他們為自己寫下的墓志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