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36位村醫集體辭職的新聞,引發了社會的極大關注。當地政府在發布通報回應時承認“縣有關部門在撥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補助等資金方面存在遲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是我國政府從2009年開始實施,以兒童、孕產婦、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體居民免費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衛生服務。服務內容包括城鄉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預防接種、0~6歲兒童健康管理、孕產婦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壓患者健康管理等多項內容。
開展服務項目所需資金主要由政府承擔,主要由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負責具體實施。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分別接受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業務管理,合理承擔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任務。
2017年,相關政策明確“原則上將40%左右的工作任務交由村衛生室承擔”;2018年,雖未提及40%的指標,但明確當年新增的5元經費“重點向鄉村醫生傾斜”。
那么為什么還會出現補助資金發放不到位和撥付遲延的問題呢?
在眾維健康創始人、總裁李祥進看來,深層的原因在于村衛生室服務質量鄉鎮衛生院無法控制。
村醫是否真實入戶、入戶服務質量如何醫院難以把控,所以不愿給村醫發錢,也不愿讓村醫參與公共衛生工作,村醫因為拿不到錢也就不愿干公衛工作。
這一路徑如果不能捋順,最終影響的是基層居民,他們將無法獲得符合質量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李祥進和孔寅飛兩位北大博士從政府部門辭職創立了眾維健康。“我們希望用互聯網+大眾健康管理服務的模式,系統解決當前全國各地普遍存在的公共衛生服務難開展、服務不規范、資金資源使用效能低、百姓獲得感不強的問題。”李祥進表示。他們是如何做的呢?這樣一場公共衛生“突圍戰”是否能夠打贏呢?
管理部門可以通過眾維健康的平臺進行遠程督導,博士選調生的基層調研
李祥進和孔寅飛之所以會進入公共衛生領域,與他們的選調生經歷有關。
選調生,是各省黨委組織部門從高校選調畢業生到基層工作,作為黨政領導干部后備人選等進行重點培養的群體的簡稱。一般,博士研究生安排到市直部門掛職鍛煉。
2013年,兩人作為選調生來到浙江舟山。出于希望對基層進行深入了解的意愿,兩人選擇了基層治理的調研課題。
2014年,他們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地調研時發現,發現國家從2009年啟動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這項重大健康惠民工程,但在實際的落地執行方面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
在與鄉鎮醫院醫生、村醫深入的交流后,他們發現,這是一個系統性問題,問題的癥結一是管理部門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激勵的手段;一是整個工作開展的方式還是非常傳統的方式——檔案還是紙質的。
發現問題后,兩人就想看能不能去解決這個問題。當時互聯網+的概念開始風靡全國。“我們就在想這個事情能不能通過互聯網+去想辦法改進。”李祥進表示。
2016年,兩人辭去了政府的職務,創立公司,進入了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領域。
“那時候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就一頭撞進去。一邊是對互聯網+的懵懂理解,一邊是對公共衛生領域困難的淺顯認識,把這兩個結合起來我們就開始走上了互聯網+基本公共衛生這條路。”李祥進表示。
從浙江金華到廣東揭陽
最初的試點在浙江金華展開。隨后的2017年初,一次全國性的調研被拉開。“第一,我們需要到不同的地方再去看一看,這個是不是一個普遍性的需求;第二,我們希望選到比較合適的更大的落地點。”李祥進表示。
兩個月的時間里,從河北到河南到陜西,然后到四川、廣東、貴州走了一圈,李祥進和伙伴們發現,這是一個全國性的問題,所有的地方都不同程度的存在這個問題。“這讓我們堅信這事能干,我們要堅決地把它干下去,有了信心。”李祥進強調。
最終,新的落地點被選在了廣東揭陽。據李祥進介紹,之所以選在揭陽,有以下一些原因:
首先,揭陽的政府領導十分支持。“公共衛生是政府主導的領域,這個領域做創新性的工作一定要得到政府的支持。”李祥進表示。
其次,當地有現實需求。2016年,廣東的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核在全國排在了后面,而揭陽在廣東省內也排在了后面。“從這個角度上來說,不管是在省里還是市里工作壓力都很大,都迫切希望讓這個工作有所提升。”李祥進表示。
再次,當地有廣闊的市場。公共衛生服務是面向全民的,人口規模越大,市場規模就越大,而揭陽有700萬人口。
第四,當地有更大的探索空間。“我們還在探索模式、尋找痛點、創造原型,人口規模大,一個市就可以支撐我們去做更多的探索。”李祥進強調。
2017年開始,眾維健康在揭陽市揭東區和空港經濟區開展了為期6個月的“互聯網+”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試點工作。
2018年,揭陽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與眾維健康正式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就共同推進“互聯網+”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及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工作達成合作。
找到核心要素
通過在金華半年多的實際運作和深入基層的了解,加上揭陽一年多的探索,“我們找到了問題的核心,就是質量控制,我們叫規范性審核。”李祥進表示。
一方面,通過眾維健康的APP,村醫可以實時記錄自己提供公共衛生服務的情況。以一次入戶隨訪為例,村醫在入戶后可以通過APP簽到并調出居民的健康檔案,進行新增隨訪。對居民進行檢查后可以實時記錄在手機上的隨訪表格里,當填寫的內容有問題時,APP還會進行自動提醒。這樣就避免了以前紙質檔案填寫轉錄帶來的各種錯誤。
此外,APP還會在下次隨訪時間到來之前及時提醒村醫。
“下一步我們將跟智能硬件打通,檢測完就自動上傳,一方面避免二次填寫造成的錯誤,一方面提高村醫的效率,減輕工作量。”李祥進表示。另一方面,管理部門可以通過平臺進行遠程督導。一是可以實時了解轄區整個工作開展的進度。二是可以實時了解當下工作開展的狀況。在平臺上可以實時看到誰在哪個點在給誰做服務,做什么服務。三是可以進行遠程督導。一線的醫務人員服務時把數據錄入到APP里,上傳到后臺就可以進行實時審核,如果有問題就會預警。管理人員就可以直接展開現場督導。以移動檔案管理和規范性審核為核心,眾維健康在規范服務、動態管理、績效考核、智能化服務、教育培訓和宣傳推廣六個方面與揭陽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進行了深入合作。
裂變與挑戰
目前,眾維健康已服務廣東、山西、河北等地近百家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有了收益。“目前我們總的合同收入大概在700萬元左右。”李祥進表示。
據李祥進介紹,眾維健康現在優先的策略是盡快擴大公共衛生市場的覆蓋范圍,“這是我們三年內的核心工作,我們的規劃是三年覆蓋六千萬人口,基本上是要覆蓋20個地市。”
要實現這一點,一方面需要通過融資來解決快速擴張的費用。
“我覺得影響力投資跟我們還真的蠻匹配的,因為我們做的這件事它既有很強的社會意義,同時也有具大的商業價值,跟影響力投資選擇的標的對象是匹配的。”李祥進強調。
據李祥進介紹,剛剛在中國社會企業與影響力投資論壇2019年會榮獲年度青年社會企業家獎的眾維健康已經引起了一些影響力投資的注意,希望進一步了解他們,探討可能的進一步合作。
另一方面,需要足夠的人力資源去支撐擴張需求。
據眾維健康技術負責人介紹,目前在新的地方開展業務,眾維健康的系統并不需要做大規模調整,只需要一些細節的融合。
“短期內我認為我們還是一個人力資源比較密集的企業,一個地級市通常可能需要20人到30人的團隊去服務。”李祥進表示。
李祥進計劃從現有的團隊中抽調骨干在新的地市組建新的團隊,新的團隊成熟后在抽調骨干去下一個地方拓展,從而形成裂變效應。
2019年我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標準為60元。以此計算,14億人口涉及的是840億元規模的市場。與此同時,2016年,國家開始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圍繞家庭醫生的服務,同樣需要互聯網+的介入。這樣一個巨大的社會需求無疑會帶來一個巨大的市場,整個社會對這一領域的關注度和參與度越來越高。對此,李祥進表示:“大眾健康管理服務領域空間巨大,而且具有很強的社會意義,我們希望有更多的人來關注、參與并推動這個事情,我們將始終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去尋找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