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來的疫情,再次讓人類意識到人類在大自然的面前是如此的渺小,也再次證實“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才是人與自然的正確相處方式,發起“凈山行動—公益徒步”項目最初的想法就是把丟棄在重慶南山的不可降解垃圾撿拾出來,幫助更多的人與自然正確的相處。
5月23日,“凈山行動—公益徒步”項目第一期活動正式開啟。由于疫情還沒完全結束,本次活動參與人數限制在100人,原以為還未結束的疫情,會讓大家對集體戶外活動參與積極性不夠強,事實上,在沒有大量宣傳的情況下,報名也很快報滿,參與者的熱情出乎意料強烈,也可能是這次疫情,讓更多人對環境有了更深的認識。
當天,參與者分4隊出發,根據參與者體能不同,設置了不同長度的線路,每隊配備了“森林徒步”的領隊老師和安全員,醫護人員及設備,保障了參與者的安全,同時,每隊配備了可降解的垃圾袋,撿垃圾的夾子。一切準備就緒,從早上9:00第一隊出發,到9:20最后一隊出發,全員沿著小道慢慢走入森林,開始正式的“凈山”。
參加活動最小的小朋友只有5歲,總想走在隊伍前面,盡可能的撿起身邊的垃圾。1個半小時徒步,來到了活動的第二集合點五馬水庫,不管參與人群來自開飛機的機長、家庭主婦、退休的工人還是在校大學生,均面臨兩個選擇,一是繼續攀登,再經過一個小時達到撤退點。另外一條是再經過5個小時的徒步到達撤退點。兩條線路,清潔的路面長短不一樣,參與者的體力面臨考驗。重慶是出名的火爐城市,即使才五月份,中午氣溫都會超過30度,加上山里濕度高,體感溫度超過35度。也就是說,時間越長,難度越高。最終,也只有35人選擇了最短的線路,60多人,選擇了難度最大的線路。
一個小時后,短線的參與者順利完成線路,每個人把自己的垃圾袋分類投遞到垃圾收集裝置。中午十二點半左右,長線的參與者在山林中“享受”了自己帶的午餐,簡單的休整繼續出發。一路上按照預定線路和節奏,邊走,邊撿垃圾,邊遇到能夠處置垃圾的地方,分類投放垃圾。活動一直持續到下午四點半全部結束。期間有兩個女生因為身體不適,中途退出。
欣培是參加短線的志愿者,也是一名即將畢業的應屆生,在學校各項事情特別忙的情況下,她還是報名參加了活動。她談到:“雖然我不是很理解那些在戶外亂扔垃圾的人,但我知道我為什么來撿垃圾,我個人參加這樣的活動很有意義,也很開心”。
本次活動實際參與人數102人,共撿拾垃圾約200斤。每個人通過自己的身體力行,不僅凈化了森林,強健了體魄,同時對大自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環保有了更好的理解,與公益有了真切的開端。
項目后期將不斷加強組織的專業性,保障參與者的安全,同時也盡可能向公眾普及垃圾分類、環保材料使用等知識,帶動更多的人以身作則,參與公益,人人都是環保大使。
從一起戰疫到一起站益:我們剛從一起與疫情抗爭中醒來,迫不及待的投入另外一場,為公益站臺,只為有一個安全、美麗、祥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