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一域,意在全局
既解近憂,更謀長遠
日前,最高人民檢察院決定開展為期三年的“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自2020年7月至2023年6月,以三年為時,打集群戰役,啃硬骨頭,主要圍繞生態環境和食藥安全領域突出問題開展監督。
近日,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兩級檢察院同步開展以“守護美麗北疆,支持公益訴訟,為了您的美好生活”為主題的公益訴訟宣傳月活動。
為什么說生態環境和食藥安全領域
公益損害突出問題是“核心區”
記者采訪了解到,公益訴訟檢察自全面推開以來,大致可以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
“消滅空白”,推動實現基層院辦案全覆蓋。
第二階段
“以點帶面”,部署專項監督活動,通過重點地區、重點領域辦案工作帶動全局。
第三階段
“應治盡治”,發現一件,辦理一件,實現公益訴訟常態化。
最高檢副檢察長張雪樵表示,部署開展此次“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專項監督活動,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做深、做細、做透生態環境和食藥安全領域的案件,率先實現“應治盡治”,以此促進辦案數量穩進、結構優化、質量提升,帶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全面進步。
張雪樵作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專項監督活動重點范圍是公益訴訟法定辦案領域的核心區,法定范圍則如同一座城市的主城區,拓展公益訴訟案件范圍可以比作一座城市的開發區。作為核心區,是一座城市的中心區、商業圈,不僅有精品街、地標建筑等城市名片,而且要有百年老店、歷史街區的長遠規劃,要符合城市之根、大廈之基的功能定位。
為什么說生態環境和食藥安全領域公益損害突出問題是“核心區”?
公益訴訟專項監督劍指六大生態和食品安全問題
生態環境保護和食藥安全問題,事關民生民利,離老百姓最近,同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目前,從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和食藥安全形勢持續好轉,但成效還需穩固,不少突出問題仍然影響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
從各方面數據看,這兩個領域的公益損害問題最為普遍、突出,人民群眾反映最為強烈。生態環境部發布的全國“12369”環保舉報工作情況通報顯示,2019年互聯網平臺收到舉報案件仍然有53萬余件。中消協發布2019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統計顯示,2019年食品類投訴3.5萬余件,食品安全問題仍是熱點痛點。
從辦案情況看,這兩個領域始終是公益訴訟的主要辦案領域。據統計,2019年,全國共辦理生態環境領域公益訴訟案件6.9萬余件、食品藥品安全領域公益訴訟案件3.5萬余件,合計占總數的82.75%。
把“網紅代言”“直播帶貨”等
網絡銷售新業態納入重點監督范圍
在前兩年“保護千家萬戶舌尖上的安全”專項監督活動中,網絡餐飲的治理重點是經營場所和行政許可的監管。針對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網絡餐飲無證經營、超范圍經營、配送餐品保管不善等問題,督促市場監管部門嚴格監管,督促網絡平臺加強行業自律,近6萬家不合格網絡餐飲店鋪得到整改。
經過專項整治,網絡餐飲無證經營的問題得到了明顯改善。線上經濟繼續火爆,“直播帶貨”成為最新風口。疫情之下,“直播帶貨”還成為打通各地農產品銷路的重要途徑。迅速擴張之下,行業也面臨良莠不齊、缺乏監管等諸多亂象。“直播時看著新鮮,到手的都臭了!”“水果硬得咬不動。”網絡上也常常看到消費者各種吐槽。
針對這些伴隨新業態發展產生的食品安全問題,本次專項活動把“網紅代言”“直播帶貨”等網絡銷售新業態涉及食品安全及監管漏洞的問題納入了重點監督范圍。此外,還增加了對線上線下外賣食品包裝材料安全的監督。
在追求干凈衛生、滿足基本需求的同時,人們也更加注重綠色有機生活。專項活動中,農貿市場除了繼續推進農藥殘留物的檢測,還把建立健全綠色、有機、地理標志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列入了重點清單。從通過個案解決具體問題向促進長效機制建設延伸,體現公益訴訟檢察助力國家治理的制度價值。
在環境保護領域,本次專項監督活動把水污染的治理重點放在了城鄉黑臭水體的治理上。近日,正值汛期,一則在朋友圈的呼吁信息引起了湖北省仙桃市檢察院公益訴訟部門檢察官的注意:“河面飄了好多死魚,太臭了!請相關部門出面管管啊!”
汛期,保安全,也要保發展。仙桃市檢察院立即派出公益訴訟檢察干警第一時間趕往全市15個防汛排澇點,現場查看實情,依法開展調查取證。
圖為湖北省仙桃市多處防汛排澇點河堤沿岸未得到及時清理的河道垃圾。
調查發現,因連日暴雨的沖刷,除引發河水暴漲外,部分河道垃圾被沖上河堤沿岸未得到及時清理,死魚漂浮在河面散發陣陣惡臭,少數人員隨手將礦泉水瓶、塑料袋等生活垃圾丟棄在河堤附近……這些河道垃圾問題,既嚴重污染了水質,破壞了生態環境,也帶來防洪的安全隱患。
鎖定證據后,仙桃市檢察院立刻啟動公益訴訟程序,分別向市水利和湖泊局、市生態環境局依法發出了訴前檢察建議。
仙桃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迅速向各流域防汛指揮部和各排區排澇抗旱指揮部發出通知,要求各流域、各排區在做好防汛救災工作的同時,做好汛期河道堤防垃圾的清理工作。目前,仙桃市各流域和排區均對河道的死魚、水草、白色垃圾進行清理,并組織專班人員對受災魚池的死魚打撈后無害化處理,確保河道管理秩序良好,水環境安全,不發生重大動物疫情和水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辦理一案治理一片
形成長效機制
常態化開展“回頭看”
公益訴訟檢察要立足于助力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達到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的效果,并形成長效機制,常態化開展“回頭看”。
為確保案件質量,檢察機關要做足做實調查取證、研究論證等事前功夫。公益訴訟涉及的知識面廣,領域多元,專業人才較少,智慧借助為辦案提供了有力支撐。在海南省西部海域非法采砂民事公益訴訟系列案中,因為鑒定技術難度大、費用高,海南省檢察院第二分院征詢了海南省海洋環境主管部門以及海南省海洋與漁業科學研究院等單位的7位海洋環境保護專家的意見,主管部門及專家均認為,非法采砂造成了海洋生態環境資源損害,包括海洋生物資源直接損失等,并參照相關鑒定報告、環評報告等,確定了該批案件海洋生態環境資源損害造成的損失及修復費用。通過專家意見破解海洋生態環境資源損害賠償數額確定的難題,為打擊非法盜采海砂探索了一條新路。
在探索“等”外領域案件時更是如此,比如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需要判斷保護對象的價值和保護的方法,更應多聽取監管部門和專家的意見。
區域協同、“河(湖)長+檢察長”……各地檢察機關在實踐中摸索出了多種方式,主動參與社會治理。安全生產、公共衛生、婦女兒童權益保護、網絡侵害、扶貧等領域公益損害案件也進入了公益訴訟關注的視野。據了解,今年1至5月,全國檢察機關共辦理“等”外領域案件7100余件,同比大幅上升3.57倍,總體效果良好。
近日,都提到了檢察機關應當積極穩妥拓展檢察公益訴訟范圍。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通過的《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決定》,強調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食品藥品安全等重點領域公益訴訟工作,將探索建立懲罰性賠償制度、生態環境修復管理人制度、預防性公益訴訟制度等。檢察公益訴訟有了更加強有力的支持。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不管社會如何發展變化
公益訴訟檢察將始終勇立潮頭,乘風破浪
致力于為人民群眾營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
來源丨最高人民檢察院
統籌丨王蓉蓉
編輯丨李婧一
審核丨李明、閆現令
原標題:《公益訴訟,守護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