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進入舊版
|
設為首頁
要聞
視點
觀察
專題
機構
培訓
教育
助殘
環境
動保
低碳
能源
智庫
明星
城市
企業
行動
辦公室變“公共客廳” 上海“家門口”服務大變樣
2020-08-13
來源:新華網
“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樣?是“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般的環境宜人,是“鄰睦風亦暖、家和人自康”的鄰里融洽,還是“辦事像網購”一樣的便捷……在上海各個街道、社區,依托建在“家門口”的服務體系,人們“向往的生活”正逐漸成為現實。
鮮花簇擁、綠樹環繞、老幼各得其樂,家門口不再是“熟悉的陌生人”……在上海探索創新社會治理、推進社區共治共享的過程中,浦東新區的東一居民區是這一實踐的案例之一。建于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的東一居民區是上海普通的老小區,如今不僅新添了“家門口”服務旗艦站,212項“大事小情”受理下沉到社區,還力推“三會”民主自治制度,成為上海社區治理的新樣本。
昔日的辦公室,如今成了居民們的“公共客廳”
走進東一居民區的“家門口”服務旗艦站,整潔明亮的客廳映入眼簾,幾位阿姨正圍坐在桌子旁聊天,時有歡聲笑語傳來。往里走,可以看到溫馨安靜的健康小屋、設備齊全的黨群活動室,再步行至二樓,排練室、閱覽室正“開門迎客”,推開玻璃門,花香撲鼻而來,花園平臺呈現眼前……很難想象,這個不見傳統辦公室蹤影的服務站,正是東一小區居委的辦公地點。
許多阿姨正圍坐在桌子旁聊天,時有歡聲笑語傳來
辦公室去哪兒了?“流動辦公”的東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周海俠介紹說,“家門口”服務站的溫馨場景是“辦公空間趨零化,服務空間最大化”的工作成果。
“原來,我們書記、主任都有自己的辦公室,社工也有固定的辦公區域,但在打造家門口旗艦站的過程中,我們的辦公區域完全‘趨零化’了,就是為了把更多的空間讓出來,為居民提供更多的活動場所。”周海俠表示,服務站的電腦已全部實現共享,隨便打開哪臺電腦都能辦公。居民來到服務站時,一進門就能和書記、主任面對面交流。“剛才聊天的那些阿姨是社區的常客,沒事就來這里坐坐,服務站就像社區的‘公共客廳’。 ”
綠植與書籍為服務站一隅增添溫馨與詩意
說到辦公空間改造后的適應過程,周海俠回憶說:“剛開始肯定是不習慣的,好像沒有自己的歸屬。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就完全適應了。”
“以前好像有距離感,現在這個空間打開后,和書記、主任都感覺特別接近。”正在服務站活動的葉阿姨說,“平時想搞個活動,只要跟書記打個招呼,工作人員就會做好準備,什么時間都可以來,像自己家的‘客廳’一樣。”
“遠程幫辦”升級,212項事務在“家門口”就可辦理
近年來,上海市不斷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在此基礎上,浦東新區進一步將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的212個事項下沉到“家門口”,居民只需步行幾分鐘,不出小區即可在服務站辦理各項業務。
接入陸家嘴“家門口”信息服務平臺,辦事更便捷
在小小的東一服務站,新版社保卡申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繳費、就醫記錄冊申領……居民們經常需要辦理的大事小情在家門口就能完成,不必再“時間浪費在路上”。值得一提的是,浦東新區于2018年啟動的“長護險”試點工作,專門服務失能失智老人,現在也可在服務站進行申請。
“現在像醫保卡等服務項目家門口都有了,真的為我們居民提供了很多方便!”居民施阿姨前幾日來到東一服務站,在工作人員的幫助下,順利辦完個人事務。
家門口的另一個變化,就是服務內容更精準、更接地氣。陸家嘴街道白領租戶多,針對居民白天工作忙的特點,最近,服務站貼心地配備了24小時自助服務機器,并同步在門外搭建小型自助服務空間。“這樣即使服務站晚上關門了,晚下班的白領也可以來到服務點位,進行一些醫保、政務方面的自助服務。”浦東新區陸家嘴街道社區自治辦公室主任聞捷說。
自助服務機為市民提供全天候服務
無論是“遠程幫辦”,還是自助服務,秉持的都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理念,而陸家嘴街道只是上海千百社區治理的一個縮影。
“三會”加持,基層民主自治煥發出新色彩
老舊小區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停車需求、共空間堆滿裝修垃圾無人打理、居民樓迫切需要加裝電梯……諸如此類問題,影響著小區居民的日常生活,想要協調,有時候卻因為住戶意見難以協調一致,導致問題被擱置。
在東一居民區,近年來,這些困難正在居民們的共同努力下被逐一解決。上海市在全市范圍內大力推廣的“三會”制度,在此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會”制度走進社區,“家門口”的人情味更濃了
“這些屬于小區的公共面積,所以要經過小區居民的民主決策才能決定。從2019年開始,我們居民區成功運用聽證會、協調會和評議會實現了社區的共商共治。”聞捷表示。
“三會”制度走進社區后,肉眼可見的變化每天都在發生。昔日頂樓的建筑垃圾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居民自發精心打理的“自治花園”;垃圾管道井退出歷史舞臺,周圍的住戶不用再被臭味困擾……東一小區的居民們,感受到的是生活環境實實在在的改善。
社區的事就是大家的事,坐一起“頭腦風暴”
“沒有老百姓的參與,是談不上小康生活的。”聞捷認為,通過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的過程,居民會對小區更有歸屬感和認同感,而且能夠為家門口服務注入更多活力和靈感。“三會”制度步入正軌,上海的社區自治能力又更進一步。
從家門口服務體系到精細化管理,從政務服務下沉到“三會”民主決策機制,在上海,社區共治共享的未來已來,政府、社區工作者和居民上下聯動、齊心協力,為千家萬戶營造了“向往的生活”。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
相關新聞
每日廣而告之丨05月14日丨星期三
每日廣而告之丨05月13日丨星期二
每日廣而告之丨05月12日丨星期一
每日廣而告之丨05月09日丨星期五
每日廣而告之|05月08日|星期四
愛心行動
成都彭州市仁愛志愿者:第一批40余噸
新雷鋒青年志愿者協會:結核宣傳落實
新灣鎮志愿者應急救援隊:暴雪“五必
湖北武當山消防救援大隊筑牢冬季“防
一元罐愛孩子成長
每日廣而告之丨05月14日丨星期三
每日廣而告之丨05月13日丨星期二
每日廣而告之丨05月12日丨星期一
共
0
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公益訪談
公益中國網創始人王生成:公益和慈善急需進一步
【SRC·2022】公益中國網負責人曹勝利:公益,
【SRC·2022】北工商郭毅教授:以負責任的企業
【SRC·2022】北師大中國公益研究院常務副院長
【SRC·2022】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會長黃速建:
【SRC·2022】全球報告倡議組織董事呂建中:低
【SRC·2022】原農業部副部長劉堅:勇擔社會責
聾人律師譚婷:讓法治之光點亮無聲世界
董強:社會組織進入鄉村服務鄉村迎來時代機遇
金錦萍:互聯網公益的共生共創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
??
?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