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提高衛生要求,優化院容環境到推行公勺公筷,倡導健康飲食健康生活,現如今,松江區正以區婦幼保健院等全國文明單位為引領,用足“繡花功”精雕細琢,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動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為鞏固疫情防控成果繼續貢獻著力量。一條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的轉變之路在松江迅速起步。
全員出動,優化院容環境
走進松江區婦幼保健院,“全國文明單位”的招牌早已高高掛起,伴隨著愛國衛生運動的深入開展,婦幼保健院正打造著一個升級版的全國文明單位,而優化院容環境,便是第一步。
“為了做好愛國衛生工作,我們的后勤服務人員在細枝末節方面也擔負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松江區婦幼保健院黨總支書記楊青告訴記者,每一天,從門診大廳到電梯間,所有公共區域的消毒工作都會有所增加。疫情前期,不論是門診自助掛號機旁,還是產科門診的候診區,醫院都安排了多位志愿者,在協助患者就醫的同時,志愿者們人手一瓶消毒劑,在患者使用完畢后,第一時間用消毒劑擦拭,避免交叉感染。
“不僅如此,我們辦公室的電腦、電話機、各類自助設備,從原來每天消毒一次增加到了四次。”楊青說道。醫院在自助設備、候診室等公共區域都放置了免洗手液,便于患者及時清潔消毒,這些都已成為常態化管理。
為加強診療環境的整治力度,記者發現,院內廁所的便器潔具、水龍頭的公共設施,幾乎每兩小時就會有工作人員前來消毒一次。此外,院內的6個廂式電梯也需輪番擦拭、噴霧消毒。即便到了傍晚,后勤人員依然在忙碌著對各個候診區等公共區域開展集中消毒。
推行公勺公筷,倡導健康生活
“為了保護大家的健康,請使用公勺公筷!”在婦幼保健院的職工食堂內,工作人員宋阿姨正不厭其煩地提醒著每一位來到食堂用餐的人,另一邊,自用筷和公筷也被分隔整齊擺放著。餐桌上還會醒目地放置著推行公勺公筷的宣傳標語,時刻提醒職工們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
從“一盤菜”到分餐制,從混用餐具到“個人專屬”,疫情之下,筷來箸往、圍桌而食的餐桌文化被打破,“分餐制”的就餐文明新風正在上演。
“除了倡導大家使用公勺公筷,光盤行動、健康飲食等健康生活方式也是我們一直在推崇的。”楊青告訴記者,在門診大廳張貼著健康文明的宣傳海報,在食堂餐桌上放置著健康生活方式的卡片,在病區、休息區均有控煙教育知識......婦幼保健院不放過任何機會去倡導更多居民擁有良好的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