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深圳對口廣西河池、百色扶貧協作見聞
2020-09-22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深圳9月21日電 題:同飲一江水 攜手“斬窮根”——深圳對口廣西河池、百色扶貧協作見聞

       新華社記者周科、王豐

       同飲一江水,攜手攻堅“斬窮根”。2016年9月起,粵桂扶貧協作由深圳市牽頭負責,重點對口幫扶廣西河池、百色兩個地級市的17個縣市區,共1438個貧困村、137.3萬人。4年來,深圳聚焦貧困源頭精準發力,通過人才支援、資金支持、產業合作、消費扶貧等方式,帶動貧困戶脫貧增收。

       找準致貧源頭 搭建產業平臺

       從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縣城驅車數十公里來到雅龍鄉,一路幾乎見不到一塊像樣的田地。道路兩旁,是連綿不斷的大石山。

       “大化縣九成面積是石山,10萬瑤族群眾住在大山里,人均不到3分地。”深圳掛職干部藍亦輝說,他們在調研中發現,這里不僅山高路遠,而且缺水少地,“要脫貧,先要解決生存問題。”

       為此,廣東先后投入幫扶資金7800多萬元,從周邊水源地引水,在大化縣建設了60多處集中供水工程和1600多個家庭水柜。

       石頭多,泥土少,糧食產量低,發展產業才是當地可持續的脫貧方式,深圳因地制宜引進相關產業幫助當地貧困戶“造血”,帶動產業發展。

       在雅龍鄉紅日村,藍亦輝等扶貧干部調研摸索到養羊的致富門路。今年3月,廣東投入幫扶資金425萬元建成粵桂扶貧協作肉羊養殖園。

       “一是通過讓貧困戶參與肉羊的繁育養殖,帶動他們實現增收;二是吸納貧困戶人口參與養殖管理,帶動就業增收;三是帶動周邊約200戶貧困戶種植牧草,增加收入。”紅日村駐村第一書記覃云州說。

       60歲的貧困戶韋振昌告訴記者,他常年靠打零工維持一家人的生計,如今在肉羊養殖園當飼養員,每月有2000多元的固定收入,年底還有分紅。

       宜養則養,宜種則種。在河池市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川山鎮塘萬村,廣東幫扶當地建設占地2500畝的水果扶貧產業基地。該縣以種植沃柑、青皮柚、脆蜜金桔等特色水果為抓手,帶動20個毛南族聚居貧困村集體經濟組織、4847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目前,深圳通過粵桂扶貧資金在對口幫扶的廣西17個縣市區共建設了183個牛、羊、雞等畜禽養殖園和水果種植基地。

       助力易地扶貧搬遷 做好“后半篇文章”

       搬出大山的印桂青說,她以前在深圳打工,每兩年才回一次家,“如今,不再‘山里過日子,山外賺票子’。”

       從河池市東蘭縣花香鄉英蘭村麻洞屯搬到縣城扶貧生態移民安置區——向陽新城,印桂青住上了一套三室一廳的房子。新家樓下是“扶貧大車間”——東蘭龍華高科技產業園,她在深圳企業投建的廣西東蘭校園文化用品有限公司上班,每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既能掙錢養家,又能照顧老人孩子,總算過上了安穩的日子。”印桂青說。

       “讓貧困戶走出去成為產業工人,是快速、長效的脫貧手段。”廣東省第二扶貧協作工作組組長鄺兵說,深圳將“扶貧大車間”開進對口幫扶縣城易地扶貧搬遷點,并在鄉鎮和村(社區)成立“扶貧子車間”;對于技能不足的貧困戶,深圳還在對口幫扶地區設立技能培訓中心,推動農民就地轉型為“新產業工人”。

       2019年12月,深圳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城西安置區建起了年產2000萬臺智能終端產品的生產線,安置就業5000人,實現產值超40億元,填補了環江縣乃至河池市電子科技產業的空白。

       在百色靖西市,深圳龍崗·百色靖西協作共建產業園區已引進年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6家,使18個邊境貧困村的集體經濟增收,解決就業崗位1萬個以上。

       目前,深圳已累計在百色、河池對口地區建設扶貧車間213個,并籌集資金配套建設了中小學校和社康中心,解決易地搬遷貧困群眾子女“上學難”“看病難”問題。

       補鏈、強鏈穩定產業鏈 構建脫貧長效機制

       幫扶措施不僅要落到田頭上,還要落到產業鏈上。深圳市扶貧辦主任劉衛翔說,只有幫助貧困地區構建完備的產業鏈,建立長久可持續發展機制,實現自我“造血”功能,才是“脫貧不返貧”的關鍵。

       建基地、樹品牌、拓市場,實施補鏈、強鏈行動,深圳拓展產業扶貧為產業鏈扶貧。

       3年內在廣西建30至50個供深圳農產品基地,并與深圳的“菜籃子基地”銜接;組織“圳品”認證,直接將廣西優質農產品對接深圳大型商超;今年,利用粵桂扶貧資金在廣西建設53個冷鏈運輸等農產品基礎設施項目……

       目前,百色芒果、田陽小番茄、巴馬香米、環江沃柑、大化冰鮮雞等廣西10個基地的7個特色扶貧產品獲得“圳品”稱號。由深圳市幫扶引進建設的廣西都安西南冷鏈倉儲物流中心,已建成大型冷鏈儲存庫、農產品加工車間、農產品展示中心等,形成“供、儲、展、運、銷、配”全產業鏈條。

       “在都安縣‘貸牛還牛’扶貧產業鏈中,企業通過先進流水線對牛肉進行精加工,實現了‘一頭牛變兩頭牛’的價值升級。”該冷鏈倉儲物流中心負責人韋榮杰說,中心運行以來,累計回購屠宰加工肉牛1.4萬頭、肉羊8000余只,實現產值5億元,“牛在都安養,肉在全國賣”已成為現實。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