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嘉峪關市地處西北荒漠戈壁,屬典型的溫帶大陸性荒漠氣候,降水量少,蒸發量大,地表多被礫石覆蓋,缺少種植用土。面對這樣惡劣的自然條件,嘉峪關市大力實施植樹造林和綠化建設工程,打造戈壁綠城,在城鄉總體規劃中突出綠化工作,高起點、高標準、高品質的建設管理城市,合理布局城市空間,不斷完善服務功能,如今嘉峪關市上下走出了播綠、護綠、惜綠的常態化道路。
據嘉峪關市林業和草原局園林綠化大隊隊長彭燕梅介紹,嘉峪關市從1995年開始,連續26年開展“義務植樹年活動”,全市人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將曾經遍地砂石的不毛之地建設成了綠樹、藍天、碧湖交相輝映的現代化工業旅游城市。每年春秋植樹期間,全市各部門、各單位都要組織廣大干部群眾參加拉土、挖坑、植樹等義務勞動,完成義務植樹任務。園林綠化的艱辛和困難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在戈壁灘上種活一棵樹,艱辛程度不亞于養活一個孩子。”彭燕梅飽含深情的說。
據了解,截止目前,嘉峪關市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為2775.69公頃,綠地率和綠化覆蓋率分別達到了39.4%和40.5%,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36.39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12.01%,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到16.51%。并于2016年1月15日,經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公布嘉峪關市榮獲“國家園林城市”榮譽稱號。
34歲的王喜玲是土生土長的嘉峪關人,談及創城為嘉峪關帶來的變化時,她表示,城市綠化不僅僅使自己的生活環境發生了變化,更加可喜的是人們思想觀念發生了轉變,“現在基本上沒人亂丟垃圾啦”,她笑著告訴記者。
今年,嘉峪關市完成了“互聯網+全民義務植樹”網站建設,拓寬義務植樹盡責渠道。相繼建成了黨員林、國防林、雙擁林、青年林和巾幗林,種草種樹、美化家園已成為嘉峪關人的一種品格特征和自覺行動。人民群眾在改造環境的同時,提升了自身素質,建綠、愛綠、護綠的生態文明意識也得到了極大提升。
近年來,嘉峪關市通過持續開展生態環境建設,城市面貌和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城市品位和形象顯著提升,百姓也分享到了城市生態環境巨大變化所帶的豐碩成果,56歲的市民李富梅自從退休后就愛上了太極拳,每天早上和“拳友”們一起健身是她的“必修課”,而綠樹成蔭的東湖生態旅游景區便成了她們首選之地。
據悉,嘉峪關市下一步還將持續推進城市綠化品質提升行動, 不斷加強精細化管理水平,把更多的科學技術運用到綠化養護工作中去,用綠色繪就市民幸福生活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