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9月24日電(記者 楊月 通訊員 李雪霞)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從打響中國改革開放“第一炮”,到對口幫扶八地,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以先行示范標準,經過3年不懈努力,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道路上,交出一份共同富裕奔小康的精彩答卷。
南山區扶貧樣本全國“開花結果”--江西吉安(深圳)產業園南山示范園二期項目正穩步推進;幾千公里之外的西藏林芝,華僑城南山國際汽車營地成為當地網紅打卡地;在黑龍江,南山區與哈爾濱南崗區在科技產業園戰略協作進展順利,與雙鴨山市共建的冰上運動中心,正成為當地冰雪運動愛好者的好去處;深喀科創中心,被譽為深圳援疆“五朵金花”之一……
蛇口街道南水股份公司結對的田陽區巴某村。資料圖
南山街道助力連平縣元善鎮新龍村脫貧出列
改革開放40多年,數億國人摘掉貧困的帽子。扶貧攻堅,就是要直面那些底子最薄、條件最差、難度最大的“硬骨頭”。
在廣東省河源市連平縣元善鎮新龍村,2019年,嶄新的鄉村衛生站投入使用,并配有一名全科醫生。村民們頭疼腦熱再也不用跑到鎮上或縣城,診斷、開藥、打針基本在家門口都可以完成。今年初,村里荒廢已久的茶園也重新修整種植,家家戶戶門前都修通了雙向兩車道的水泥路,村里的危房改造重建,貧困戶住進了有獨立衛生間和廚房的“放心樓”。
在深圳市南山區南山街道辦的對口幫扶下,截至2019年底,三年共投入幫扶資金669.14萬元,在南山速度、南山質量、南山精神的帶動下,新龍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建檔立卡貧困戶已全部脫貧出列。
沙河街道借產業建設帶動貧困村“自我造血”
一個月前,連平縣鷹嘴蜜桃核心產區上坪鎮傳來喜訊,今年生產的2000萬斤鷹嘴蜜桃基本售罄,每市斤的銷售價格比往年提升了2至3元,產業產值同比增加了近5000萬元。在深圳南山區沙河街道辦對口幫扶的連平縣上坪鎮東南村,村集體投資200萬元發展的鷹嘴蜜桃產業項目收益近50萬元,年初擔心銷路受疫情影響的桃農都樂開了花,鷹嘴蜜桃產區“一年桃價管三年”,總結出經驗的種桃戶這下終于安了心。
東南村是省定貧困村,4年來,在沙河街道辦的幫扶下,該村各項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明顯改善,鷹嘴蜜桃產業基地逐步發展起來,村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進一步提升。
東南村貧困戶豐收鷹嘴蜜桃。資料圖
蛇口街道綠色產業扶貧精準幫扶石馬村
這是蛇口街道對口幫扶的河源市連平縣三角鎮石馬村交出的亮麗成績單--
全村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15867元,實現全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村出列;在冊貧困戶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適齡貧困戶子女16人全部保障落實教育補助;達到條件參加養老保險的73人全部落實參保;自來水管網、電力網線實現“戶戶通”,電視信號、網絡信號實現全村100%覆蓋;危房改造全面完成;貧困人口“八有”要求全部得到保障。
自開展幫扶工作以來,石馬村幫扶單位和駐村工作隊根據扶貧工作要求,團結帶領村“兩委”班子,嚴格落實各項幫扶政策措施,扶貧工作扎實推進、有序開展,矢志打贏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戰。
如今的石馬村,因地制宜,抓住建設燈塔盆地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契機,打造現代綠色農業示范基地,通過產業扶貧、創業扶貧、消費扶貧等精準扶貧措施,不僅活躍了當地經濟,還讓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并實現穩定增收。村莊基礎設施完善了,村容村貌改變了,村民的幸福指數大幅提升,齊奔小康的目標近在眼前。
招商街道幫扶連平羅經村探索產業扶貧脫貧新模式
夜幕降臨,盞盞路燈亮起,連平縣大湖鎮羅經村在燈光的映襯下,顯得靜謐美好。昔日的省定扶貧村,在招商街道幫扶下,不少貧困戶實現了自主創業,村民通過入股水電站分紅,實現了增收,借助鄉村振興計劃,村里各項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的幸福感、獲得感與日俱增。
截至目前,經過鎮、村、幫扶單位、扶貧企業和貧困戶的共同努力,羅經村貧困戶62戶192人已全部實現脫貧,貧困戶收入穩步增長,2019年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萬元,村集體收入由2018年的14萬元提高到2019年的22萬元。在2019年省、市、縣扶貧攻堅考核中,羅經村均獲評“優秀”,羅經村還先后被評選為河源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村、河源市級文明村。
羅經村新農村風貌。資料圖
桃源街道壯大村集體經濟,激發村民內生動力
扶貧攻堅,任重道遠;造福百姓,時不我待。在河源市連平縣東升村,整潔筆直的柏油路邊,一望無際的葡萄園里,一株株葡萄排列成畦;下個月,嶄新的文化廣場即將投入使用,村民在勞作之余,可以聚集在這里休閑娛樂。
對口幫扶結碩果。截至2019年底,深圳市南山區桃源街道辦共計投入幫扶資金約652.67萬元,用于修建基礎設施,發展產業和投資,以增加村集體、貧困戶收入。2019年,東升村全村全部脫貧,貧困人口脫貧率100%。
南山快速路。資料圖
幾年來,貧困戶的生活狀況、村里的基礎設施、村容村貌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在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鐘軍鵬看來,更可貴的是這些變化背后村民思想上的轉變,大家在“抱團發展”中嘗到了甜頭,從集體經濟中找到了新的發展路子。
點贊南山熱土,共赴小康之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