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云南怒江:10萬人搬出“千腳樓”
2020-09-29來源:中國青年報
       走進云南省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的新縣城,只要稍加留心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住宅樓的側(cè)面都貼著一個動物標志,有的是牛,有的是羊,還有猴子、刺猬、孔雀……

       近幾年,蘭坪縣有數(shù)萬名貧困群眾走出大山,易地搬遷到新縣城,其中有不少人都不識漢字,不知道自己住的是哪棟樓。搬遷安置的永安、永昌、永祥、永泰、永興5個社區(qū),就給每棟樓都貼上不一樣的動物標志,以便群眾辨認。

       “沒貼這個之前,還鬧過不少笑話,敲錯門、走錯路的都有。”蘭坪縣異地扶貧搬遷安置項目臨時黨工委書記和松春還記得,前兩年,這5個社區(qū)的社區(qū)工作人員最常做的事就是上門教老百姓怎么操作電視機、怎么用充電器。

       這是易地扶貧搬遷中的一個縮影。截至2019年年底,云南省已搬遷入住86.64萬人,是全國搬遷規(guī)模最大、人數(shù)最多的省份之一。把老百姓從“一方水土養(yǎng)不起一方人”的地方搬出來,既是個“愚公移山”的大工程,也是個考驗耐心的細致活。



       十萬人搬出“千腳樓”,住進電梯房

       和英梅的記憶,幾乎是突然變得明亮的。

       這個傈僳族小姑娘的老家位于蘭坪縣兔峨鄉(xiāng)的大山里,這里是瀾滄江的峽谷地區(qū),山高谷深路難行。要去上學,她得先走上三四個小時的山路。和英梅從小就住在傳統(tǒng)的木楞房里,房子中間的火塘會把屋子熏黑,即使白天也晦暗如夜。

       2018年,在當?shù)卣慕M織下,和英梅一家搬到蘭坪縣城的安置社區(qū)生活。一家五口人住進了新房子,四室一廳,寬敞明亮,走上20多分鐘就到了學校。“搬下來以后,孩子讀書很方便,老人看病也很近了。”和英梅的媽媽和秀花說,以前家里有人生病,先要找村民幫忙抬出大山,但到了城里,這些都不是問題了。

       在蘭坪縣所屬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過去許多貧困群眾都住在高山峻嶺、峽谷縫隙,住房大多是“竹籬為墻、柴扉為門、茅草為頂、透風漏雨”的“千腳房”。怒江州所轄4個縣(市)均為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和滇西邊境山區(qū)片區(qū)縣,全州255個行政村中有249個是貧困村,其中大多數(shù)都是深度貧困村,貧困人口26.78萬。

       挪窮窩才能斷窮根,搬遷是怒江脫貧的“頭號工程”。目前,怒江州共建設67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有10萬人搬出大山。據(jù)和松春介紹,僅蘭坪縣的5個搬遷安置社區(qū)就安置了3萬多人。

       從“千腳樓”搬進電梯房,和秀花覺得天地都寬廣了。兩年前第一次到縣城看新房子時,她坐上電梯還會頭暈。如今,她已經(jīng)逐漸融入縣城的生活,每天都能看到縣城的新變化:社區(qū)旁建起了一座嶄新的學校,幼兒園也正在裝修;社區(qū)的兒童之家總是圍滿了歡樂的孩子和慈祥的老人;同樣從大山深處搬來的居民盤下店鋪,或者擺起小吃攤,等著夜色和生意降臨。

       剛搬來時,和秀花最擔心的是沒地方烤火。蘭坪的冬天很冷,最冷時有零下十幾攝氏度。了解到搬遷戶的擔心,安置社區(qū)又協(xié)調(diào)資金,給他們在新房子里建起了烤火房。在搬遷社區(qū),何秀花感到了熟悉的溫暖。



       樓下有車間,眼前有希望

       舊房換新房,孩子有學上,老人生病能照顧,這些麻煩事兒都解決了。和秀花眼前的煩惱只剩下一個——工作。

       原來住在山上,她家養(yǎng)了三十多頭羊、十多頭牛,一年下來收入也有一兩萬元。搬家以后,牛羊全賣了,因為文化水平一般,又要照顧老人和孩子,眼下她在縣城沒有固定工作,只能在工地上打打零工。

       對這個問題,和松春顯得更著急。作為蘭坪縣異地扶貧搬遷工作的負責人,他掰著手指頭算起了任務:縣城這5個安置社區(qū),總共有勞動力1.7萬人,已經(jīng)引導近1萬人外出務工,縣里有生態(tài)護林員、環(huán)衛(wèi)工、社區(qū)巡邏員等5000多個公益性崗位,社區(qū)里的100多個商鋪和200多個路邊攤也能解決一部分,社區(qū)周邊建起的8個扶貧車間可以帶動1000多人就近就業(yè)……

       去年12月,總部位于廣東的蘭會鞋業(yè)在蘭坪縣設立扶貧車間,帶來了大約300個工作崗位。今年6月,搬遷居民楊秋菊就去這個家門口的車間上班了。因為學得快,沒過多久她就在鞋廠當上了班組長,每月收入能有2400元。在車間上班的間隙,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wǎng)記者:“能照顧到老人和小孩,自己又有一份工作,每個月又能按時拿到薪水,真的非常感恩。”

       聽到搬遷居民的反饋,蘭坪縣永昌社區(qū)的90后居委會主任羊云昭盟覺得,付出再多汗水也值了。2018年,這個學法律的大學生從省城昆明辭職回家,加入了易地扶貧搬遷群眾的安置工作。怎么引導和幫助搬遷群眾就業(yè),是他們工作的重中之重。

       最讓他頭疼的是,有個別搬遷的貧困群眾“等靠要”思想嚴重。在他負責的社區(qū),有一個26歲的小伙子,文化水平不高,人雖然搬出了大山,思想?yún)s沒有,經(jīng)常喝酒把自己灌醉,還時不時地問羊云昭盟:“現(xiàn)在我搬下來了,你們啥時候給我找個媳婦?”羊云昭盟總會被他弄得哭笑不得,只好用激將法勸說這個同齡人:“你不出去咋找得到媳婦嘛。”

       在不斷的勸說下,今年5月,這個小伙子終于跟著老鄉(xiāng)去了廣東珠海打工。才去了一個月不到,他就給羊云昭盟回了電話:在這里每個月工資有5500元,還包吃包住,我不回來了;上班的那幾天也不敢喝酒了,不然會被廠里開除。

       搬出大山,貧困群眾也在用雙手創(chuàng)造著自己的幸福。在福貢縣匹河鄉(xiāng)沙瓦村指揮田集中安置點,搬遷居民陳小芳正在社區(qū)里的扶貧車間里操作刺繡機。這里生產(chǎn)的民族刺繡、背包被銷往昆明、重慶等地,能給他們帶來每月2000元左右的穩(wěn)定收入。

       收入和支出是操持家務的陳小芳最擔心的問題。現(xiàn)在,不光陳小芳自己可以就近上班,她的丈夫每月也能拿到800元的生態(tài)護林員工資,閑時還能打零工貼補家用。而在安置社區(qū)周圍建起的“微菜園”,也解決了“吃菜難”的擔心。

       如今,陳小芳下樓就能上班,上樓就能照顧家里,送孩子上學,坐三輪車5分鐘就能到學校。她說,以前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曾經(jīng)打工的昆明,現(xiàn)在搬出了大山,希望以后能去更多更遠的地方看一看。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zhuǎn)載需經(jīng)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wǎng)站文章是由網(wǎng)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chǎn)權的文章請發(fā)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fā)展基金會@她創(chuàng)業(yè)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yǎng))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nèi)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yè)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wǎng)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wǎng)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