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福利国产在线观看香蕉-91福利视频合集-91福利视频免费-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国产主播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主播大尺度精品福利

新疆柯坪在鹽堿地上“闖”出脫貧致富路
2020-11-11來源: 新華網
        新華社烏魯木齊11月10日電 題:新疆柯坪在鹽堿地上“闖”出脫貧致富路

       新華社記者于濤 張曼 董博婷

       行進在新疆阿克蘇地區柯坪縣,眺望原野,目光所及是白花花的一片,像灑落一層雪花。土地鹽堿大、耕地稀缺曾令這里的群眾深陷貧困之中。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當地干部群眾拓展思路、革新觀念,深挖特色產業增收潛力點,多途徑推進穩定就業,闖出了一條脫貧致富路。2020年1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發布公告,柯坪縣實現脫貧摘帽。

       做強傳統產業 鞏固增收基礎

       柯坪縣地處天山南麓,這里山地眾多,畜牧業一直是當地群眾的重要收入來源。柯坪縣的羊肉以鮮美而聞名,但傳統放養模式下,牲畜繁殖率低、抵御病害能力弱,導致產業效益一直偏低。

       為將畜牧業打造成農牧民增收的支柱產業,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柯坪縣利用援疆省市優勢資源,引進良種湖羊,實施產業化推廣、規模化養殖等項目,快速帶動養殖戶增收致富。

       如今,柯坪縣各鄉鎮紛紛建起了各種形式的養殖合作社、良種場。走進柯坪縣最大的羊養殖基地——喜羊羊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一排排標準化羊舍整齊劃一,環境干凈整潔。飼養員們按照科學配方定時定量供給飼料,獸醫定期查看羊的健康狀況。

       “利用現代養殖技術,羊的產肉率可提高45%以上,產羔率提高130%。目前,在欄羊已達4000多只。”喜羊羊公司養殖負責人艾科熱木·艾麥爾說,企業吸納村民以羊入股,“在改良品種、擴大繁殖的同時,每年還能分紅,并且解放了勞動力。”

       村民艾孜海提·艾買提過去一直以傳統方式在山區放羊,“靠天吃飯”。2018年,他把自己的12只羊入股喜羊羊公司,自己去縣城當廚師,“科學養羊繁殖快、收益高,再加上我打工的收入,2019年我掙了4萬多元,這是過去從來沒有過的。”

       縣農業農村局表示,目前,縣里已經建立集飼養、屠宰、包裝、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實現了羊肉從農牧產品到商品的轉變。

       發展特色產業 拓寬增收渠道

       恰瑪古是新疆一種常見的農作物,形似白蘿卜的根莖部分可以食用,深受當地各族群眾喜愛。柯坪縣光照時間充足、土壤呈堿性,非常適合恰瑪古生長。

       過去這里的農民只是自產自銷,不管恰瑪古品質多好,銷售范圍也僅囿于農田周邊的集市,形成不了市場效應。脫貧攻堅戰打響以后,各地扶貧干部積極幫助村民匯集種植資源,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在柯坪縣阿恰勒鎮蓋孜力克村,2018年扶貧干部幫助村民成立了專業種植合作社,引導農戶集約化種植恰瑪古。合作社實行統一耕種、統一管理、統一收割、分等級包裝。村民艾塔洪·提來克說:“建立合作社后,村里恰瑪古有了自己的品牌,銷路更廣、售價也更高了。”

       縣農業部門介紹,恰瑪古富含營養元素,當前新引進的深加工企業可把恰瑪古加工成膠囊、口服液、凍干粉等系列保健食品,極大地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

       近年來,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一些農民增收思路不斷擴展,開始瞄準市場需求,主動生產市場緊俏的特色商品。

       人們的生活富裕了,鮮花市場需求旺盛,但縣域范圍內幾乎沒有種植鮮花的農戶。柯坪縣啟浪鄉農民艾孜孜·阿不都米提瞅準商機“變身”花農,走上了一條增收新路。走進他的溫室花房,里面種滿了玫瑰、月季等各類花卉,生長茂盛。

       艾孜孜·阿不都米提說,2019年到現在,所種花卉的品種已由最初的6個發展到20多個,“今年賣花收入已超過3萬元。”如今,艾孜孜·阿不都米提已成為村里小有名氣的“花卉專家”,在他的帶動下,左鄰右舍也逐步加入花卉種植行列。

       促進穩定就業 加快致富步伐

       柯坪縣有著悠久的烤馕歷史,當地烤制“薄皮馕”的工藝還被列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如今,烤馕不僅是柯坪縣的一張產業名片,還是帶動貧困人員實現穩定就業的重要途徑。

       柯坪縣玉爾其鄉托瑪艾日克村2019年成立了馕產業園。這里不但有傳統馕生產區,還有標準化生產流水線,可生產薄皮馕、芝麻馕、玫瑰花醬馕等20個品種。“產業園吸納151人實現穩定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19人。”產業園常務理事木爾扎提·艾買提說。

       “產業園的馕已通過電商銷往杭州、上海、北京等多個城市。”木爾扎提·艾買提介紹,過去村民單打獨斗賣馕年收入不足1萬元,加入產業園后,每個人月均收入都超過了5000元。

       農村女性富余勞動力一直是柯坪縣扶貧干部幫扶的重點群體。26歲的艾斯瑪·木沙因為家里人多地少,曾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2017年,在扶貧干部的幫助下,她進入縣工業園區的一家服裝企業工作。通過三年來的努力,已經成長為車間裁剪組組長。

       艾斯瑪·木沙說:“我現在一年能賺4萬多元,徹底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今天,像艾斯瑪·木沙一樣,當地越來越多的農牧民走出家門,轉變為產業工人。縣扶貧開發辦公室統計,截至目前,全縣7776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全部實現就業,就業人員人均年收入增加1萬余元。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
0條 [查看全部]  相關評論
項目推薦
春蕾計劃:她們想上學
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她創業計劃項目
薪火同行國際助學計劃
e萬行動(孤兒助養)
2021“暖巢行動”公益項目揚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學項目第二期
壹基金溫暖包
小善大愛免費午餐
關愛困境老人
愛心包裹項目
貧困白內障的光明
先心兒童的“心”聲
困境兒童關懷
關懷貧困母親
企業郵箱 |  隱私保護 |  客戶反饋 |  廣告合作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  服務條款 |  網站地圖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備17029845號-1???京公網安備110102000421號
版權所有:公益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