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網北京11月16日電(記者 張建偉 通訊員 柏晨)今年6月份以來,在全市各級團組織、青年社會組織、青年志愿者和各界愛心企業單位個人共同努力下,濟寧“希望小屋”兒童關愛項目深入實施。在摸排、籌資、建設、服務各個環節,凝聚了無數的愛心和關愛,融入了無數汗水和支持。
一張平坦的書桌,一張舒適的小床,一個屬于自己的整潔的房間……這些,在很多人看來“稀松平常”的事物,在靜靜(化名)眼里,卻成了遙不可及的奢望。
靜靜今年上小學六年級,和奶奶、爸爸生活在一起,昏暗的小屋里一張學習桌,是靜靜唯一的學習空間;一張堆放著雜物的床,是靜靜和奶奶共同居住的地方。
簡陋的房子里,唯有幾個簡單而又破舊的家具,不算干凈的墻面上,整整齊齊貼滿的獎狀,是這個家僅有的“裝飾”,一張“2019年度梁山縣優秀少先隊員”的獎狀尤其突出、顯眼。靜靜一直有一個愿望,“希望也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樣,有一間屬于自己的小屋,不再是堆滿雜物、光線昏暗,哪怕只是一張屬于自己的書桌”,但是由于家庭條件的限制,一直未能如愿。
針對這一情況,團梁山縣委按照團市委“希望小屋”的建設要求,在征求孩子本人意愿的基礎上,高標準完成了建設任務,并為小屋配備了床上用品、臺燈和書籍等物品。
同時,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梁山大義社工、鎮團委從青年志愿者、扶貧干部、鄉村好青年等群體中精心匹配服務志愿者,明確“學業輔導、心理疏導、生活照料、榜樣引領”等方面的職責,定期到家中進行走訪陪伴,及時幫助解決困難、紓解煩惱。
在2020年9月5日,靜靜參加團梁山縣委舉辦的“牽手‘希望小屋’—鄉村兒童感受城市活動”,與10余名受助兒童一同參觀了科技館、圖書館、博物館、春園等。在“書籍點亮夢想,知識造就人—梁山籍優秀大學生事跡分享會上”,靜靜流露出“成為一名博士”的夢想。活動結束,回家后,靜靜做的第一件事—寫觀后感,通篇洋溢著對美好的向往、對未來的憧憬。“我在困難的時候,那么多好心人幫助,我沒有什么能報答的;只能用我的努力、我的表現和我的成績回報國家和社會,爭取早日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叔叔,謝謝你。”這是靜靜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簡單的話語不僅能感受到靜靜心中難以掩蓋的開心與激動,更能體會到一顆感恩的心。
“希望小屋”帶給孩子的不僅是愛的城堡,更是一座燈塔,照亮孩子通往希望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