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銀川11月16日電(記者王磊、鄒欣媛)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11月16日宣布,固原市西吉縣退出貧困縣序列。這標志著曾有“苦甲天下”之稱的西海固地區全部“摘帽”,從此告別絕對貧困。一代又一代西海固人渴望撕掉貧困標簽的夙愿,如今得以實現。
地處寧夏中南部的西海固地區,囊括了固原市原州區、西吉縣、隆德縣、彭陽縣、涇源縣,中衛市海原縣以及吳忠市同心縣、鹽池縣、紅寺堡區9個貧困縣區。
西海固歷來備受矚目。140多年前,就有人發出此地“苦瘠甲于天下”的悲嘆。48年前,聯合國專家來西海固地區考察后得出結論:“這里不具備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
“西海固告別絕對貧困,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的奇跡。”寧夏社科院社會學法學研究所研究員楊永芳說。
西海固的貧困牽動著黨中央。上世紀80年代,國家啟動“三西”扶貧開發計劃,西海固作為“三西”地區之一,首開有計劃、有組織、大規模“開發式”扶貧先河。近40年來,國家向寧夏投入大量扶貧資金,助力交通、通信等基礎設施提升和產業發展,打通了貧困地區“內通外聯”通道。
在黨中央和全國人民的關心下,精準扶貧實施以來,寧夏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喝上“放心水”、住進安全住房,行政村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全覆蓋,貧困家庭孩子義務教育階段因貧失學輟學實現動態清零。
如今,西海固生態環境明顯改善,貧瘠的土地育出了葡萄、冷涼蔬菜、枸杞等一批走向世界的特色產品……脫貧攻堅持續發力,西海固已然換了新模樣。隨著最后一個貧困縣西吉縣脫貧“摘帽”,西海固人民正以全新的姿態,迎接美好新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