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11月30日電(肖進安、劉曉麗)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新華網采訪團隊在湖北孝感調研時發現,在脫貧攻堅戰中,駐村扶貧工作隊干部和村干部的一些“小心思”、一些人性化的安排,讓一些貧困戶感到溫暖。
大悟縣東新鄉萬嶺村易地扶貧安置點。新華網李征崢 攝
易遷點邊的小菜地
東新鄉萬嶺村是大悟縣的一個重點貧困村。在離村委會不遠的一處崗地上,有8排風格統一、白墻藍瓦的平房。這是村里的易地扶貧安置點。
萬嶺村在2014年被認定為重點貧困村,全村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163戶528人。為建這個安置點,村里共投資500余萬元,安置有貧困戶48戶105人。
新華網采訪團隊調研時看到,安置點地勢開闊,中間建有廣場,廣場上有供村民休息的亭子,還有連接各家各戶的硬化步道。每家每戶門前水泥路邊有一塊小空地,上面種植有綠油油的蔬菜。
孝感市直駐萬嶺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村“第一書記”江迎春告訴新華網采訪團隊,小塊空地是留給每家每戶的自留地,主要是方便易遷戶種一些時令蔬菜,可以解決大家日常吃菜的需要。
離萬嶺村約十公里的大悟縣大新鎮土橋村,也有一個易遷點,安置有29戶貧困戶。孝感市直駐土橋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李冬平介紹,駐村時看到有些貧困戶房子老舊,已無維修價值,村里決定干脆易地重建房屋整體搬遷。易遷點不占良田,高標準建設、精準搬遷,貧困戶得到妥善安置。
大悟縣大新鎮土橋村易遷安置點。新華網李征崢 攝
這處易遷點為院落式結構,在院子中間有一大塊空地,面積大約兩三百平方米,種滿了各種蔬菜,看上去像是一個菜園子。李冬平說,這是專門為易遷戶留用的。有了這個菜園子,貧困戶反映平時種菜、管理都非常方便,小小的菜園子解決了平時吃菜的大問題。
燒菌棒的烘烤機
大悟縣宣化店鎮張墩村的香菇烘烤機。新華網發
大悟縣宣化店鎮張墩村位于湖北省東北角,位于鄂豫交界處,為白鷺之鄉,相傳為劉邦故里。全村有自然灣26個,共有208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8戶575人,2018年已脫貧出列。
宣化店鎮下派干部、村支部書記劉奎介紹,為助力精準扶貧,增加村集體收入,帶動貧困戶致富,村里將種植香菇和香稻作為主導產業。為發展香菇產業,村里流轉村民土地13畝,搭建香菇鋼構大棚7個、小棚100個,引進烘烤機10臺,建設200平米冷凍倉儲基地,一年可采摘香菇80000棒。
在位于村委會背后的香菇基地,不少村民在大棚內采摘香菇。奇怪的是,大棚頂是敞開的,沒有封死。香菇烘烤機也不用電,而是燒柴火的爐子。
劉奎介紹,考慮到村集體經濟剛剛起步,同時要解決貧困戶和村民的就業問題,在搭建香菇鋼構大棚時,沒有考慮固定棚頂,也沒有花錢配置霧化微噴灌溉設置,香菇需要灌溉時,主要靠人工敞開棚頂接露水和雨水解決。
而香菇烘烤機之所以不用電,用燒柴火的爐子,劉奎說,這也是考慮到節約成本和增加就業崗位。不用全自動化的電動烘烤機,一是投資相對比較低。二是香菇菌棒曬干后可以當烘烤機的柴火用,幾萬只菌棒可以管大用。再就是也可以多給村民和貧困戶一些就業的機會,村民有照管烘烤機的機會,也多一點收入。
顧李村菜地邊的水池和糞池。新華網發
菜地邊的兩口小池子
人均不足兩分地,土地還大量拋荒;村集體負債,村民無產業。安陸市巡店鎮顧李村,曾是市里57個重點貧困村之一。全村耕地面積198畝,有217戶907人,精準識別貧困戶33戶95人,2019年脫貧出列。
新華網采訪團隊到顧李村調研時,看到村子旁邊有一塊蔬菜基地,菜地里散布著一座座鋼構大棚。雖然是中午時分,但仍有不少村民在大棚內外忙碌。很多大棚內都種著當地的鄉土特色蔬菜——凱麗香芹。顧李村老百姓靠著種凱麗香芹走上了脫貧致富路。
據介紹,凱麗香芹為顧李村所獨有,口感脆嫩,香氣濃郁,富含多種維生素,食后回味悠長,備受消費者青睞。當地種植凱麗香芹歷史逾百年,至于為何叫凱麗香芹,已無從考證。傳說百年前村里有一個叫顧凱麗的秀才,起初把它當花養在花盆,后來移栽入地里。顧李村位于安陸市內府河邊上,由于河流沖積,形成特有的沙質土壤,最適宜于香芹生長。
“這個芹菜銷量很好,市場供不應求。”駐村工作隊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曾今朝介紹,工作隊駐村后,經過市場調研,與村“兩委”商定將凱麗香芹作為顧李村的扶貧產業來推廣。
凱麗香芹對溫熱、光水種植條件要求非常高,只能秋冬季節種植。凱麗香芹種植“土專家”、已經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顧運明介紹,凱麗香芹并不好種,既需要陽光又怕曬,既需要水分又怕淹。
為延長種植季節,滿足消費需求,工作隊對搭棚實施“152”建棚投資激勵,即每個農戶建一個鋼構大棚500平米以上,獎勵2000元。通過“152”激勵,先后有18個貧困戶、21個非貧困戶建大棚117個、面積78畝。
在顧李村的蔬菜基地,新華網采訪團隊看到產業路兩邊修著兩排整齊的水泥池子,一壟一壟的菜地邊有兩口池子,一個水池,一個糞池。
曾今朝介紹,井水抽上來不能直接澆灌,必須沉淀一周才能用。同時,凱麗香芹最喜農家肥。每個大棚旁邊必須配套建設化糞池和凈水池。化糞池和凈水池建起來后,他聯系鎮內的愛心企業三匹畜牧公司,打造“公司+基地+貧困戶+產業”的資源利用模式,公司為村里蔬菜基地無償提供豬糞。一年為貧困戶配送干糞12噸/戶、非貧困戶送4噸/戶,累計送糞四五百噸。戶企對接既解決了企業的污染難題,又降低了農戶生產成本,更保證了香芹品質。
據了解,正是駐村工作隊花的這些心思,顧李村貧困戶建蔬菜大棚后,每年可分4茬種植凱麗香芹,一個500平米的大棚年均創收在3萬元以上。凱麗香芹成為村民四季皆宜的致富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