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婦聯發布《上海市家庭文明建設“十三五”終期評估報告》。報告顯示:全市家庭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特別是伴隨著垃圾分類深入踐行,低碳環保理念已嵌入家庭生活;受今年以來疫情影響,“健康”成了家庭建設的關鍵詞,身心健康外,更多人關注起心理健康。
此次評估,市婦聯通過對全市16個區4065戶常住人口家庭進行分層隨機抽樣調查,用5個維度、40項指標展開畫像分析,從而勾勒出全市家庭文明建設現狀,為“十四五”時期家庭文明建設提供參考依據。據介紹,“十四五”時期,市婦聯將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傳播健康理念和知識,同時將策劃實施家庭教育指導項目,培養健康技能,以小家庭的健康提升社會幸福感。
低碳環保理念成為海派家庭新風尚
如今的上海居民區,垃圾廂房更整潔、社區更干凈,居民家里的垃圾桶也變多了。無數小家庭的綠色環保意識正不斷增強。報告顯示:全市絕大多數家庭成員能自覺學習環保知識和踐行低碳生活方式。特別是“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技能,排名40個測評指數第一位。
對此,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劉程表示:“垃圾分類制度完善,成為推動市民提升生態文明素養的關鍵。”去年市政府頒布《關于貫徹〈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推進全程分類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市婦聯先后開展近5萬場生活垃圾分類線上線下宣傳活動,近300萬人次參與,“制度的完善加上社會風氣的轉好,低碳環保的家庭氛圍已是海派新風尚”。
健康理念更全面,家庭文明體系更成熟
報告同樣顯示,上海家庭成員在“心理健康”上得分較高,特別是更為“關注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知識”。“從外部身體健康到內部心理健康關注程度的變化,體現的是更加全面的健康理念,也是家庭文明體系的成熟。”劉程這樣解讀。
今年初突如其來的疫情,使得市民比以往有著更多“宅家”機會,加上外部環境刺激,催生了煩惱與焦慮情緒,這也促進人們關注心理健康。當時,市婦聯開通12338熱線為婦女群體提供心理疏導服務,推出覆蓋45.5萬人次的網上心理公開課等線上課程。
九成以上市民能夠“掌握自我保健知識” “定期參加身體健康檢查”。今年6月,市婦聯聯合上海體育學院、楊浦區委組織部啟動“社區健康師·健康家庭行”項目,其服務體系為運動營養、科學健身、傷病防護、心理調適與在線服務的 “4+1” 模式,助力市民“主動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