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上海導盲犬學校為2只退役犬舉辦了愛心領養儀式,其中名叫拉斯印的導盲犬已工作近8年。現場還為4只導盲犬“新員工”舉辦了“畢業典禮”,慶祝它們正式上崗服役。
愛心領養儀式現場
經過專業評估,今年59歲的石營已不適合繼續照顧年邁的拉斯印——拉斯印已經有些“老態龍鐘”,年齡大了,髖關節也出現了問題。它走一會就要停下歇歇。
八年的朝夕相處讓拉斯印和其使用者石營早已練就了無需多言的默契。作為彼此最好的伙伴,他在現場與拉斯印正式告別。“我愿它脫掉導盲鞍,像其他的寵物犬一樣,隨心所欲。”
石營在現場摸索著往前走了幾步,慢慢蹲下。拉斯印感受到他的靠近,挪轉過身,頭往其身體靠,顯得十分親昵。聽聞領養家庭養狗經驗豐富,他緊繃的心才慢慢放松下來。
拉斯印
8年情緣,豈能說斷就斷
當初得知和拉斯印匹配成功的消息后,石營興奮得好幾天都睡不著覺,“吃安眠藥都沒有用”。
他從小患有視網膜色素變性,48歲時,讓他最懼怕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失去光明,生活也隨之黯然失色,而拉斯印的出現,重新點亮了他的生命。
八年形影不離,對石營來說,拉斯印是最信任的伙伴。拉斯印曾在出行時被玻璃之類的利器劃傷,但是石營看不見,直到走在公園里,認識他的人看到,告訴他:“哎呀,它在滴血,你怎么讓它走路。”他這才摸到了拉斯印的腳,發現一道口子。“當時眼淚都要掉下來了。難道它不疼嗎?它肯定疼啊。但它就這樣帶著我走,一聲也不吭。”
當拉斯印從石營家被帶走時,它又爬回了石營身邊。據訓導員朱軍回憶,“它回來后完全不適應,嚎了半天。過了2周左右,才適應了新環境。”
石營說:“自從有了它,真的是救了我一條命。”
為什么導盲犬在晚年要與主人分離
2006年,上海開始訓練導盲犬,2018年上海導盲犬訓練基地成立。截至目前,上海共有39條處于服役期的導盲犬。
拉斯印是幸運的,因為它很快地找到了自己的寄養家庭??蓪τ谄溆嗟墓饭吠艘酆笤撊ネ翁?,沒人能給出確定的答案。
2020年8月,一則“退役導盲犬苦等領養”的消息在網上引發關注:14歲高齡的塔章和紡云,作為2008年上崗的上海第一批導盲犬,如今已退役4年,因無人領養,一直生活在上海導盲犬訓練基地,由訓導員照顧。
塔章(左)和紡云(右)
紡云的第二位使用者方志福在過去的四年間時常去訓練基地看紡云。每一次,他只要喊一聲“紡云啊”,紡云就溫柔地撲向他。對于一生都在學習克制和冷靜的導盲犬,這已經是極強烈的情感表達。即使看不見,方志福也知道,“我來看它,它開心得不得了”。
很多人看到這里都會問,為什么不能一直在盲人家庭待下去呢?這樣的別離對導盲犬未免過于殘忍……其實,這是有一定原因的。
導盲犬為了合格地服務人類,所做的犧牲遠不止于對天性的克制。據朱君介紹,導盲犬一歲前會被寄養在志愿者家庭,在度過正常童年的情況下,學習一些基本的服從行為。一歲后,它們被送到訓練基地,進行為期4-6個月的專業訓練,絕育和只吃狗糧都是基本要求。成為工作犬后,它們不能像其它寵物一樣,向陌生人撒嬌、尋求撫摸和寵愛,而是只服務于主人的需要,忽略一切外界干擾和自己的感受。
因此,如果導盲犬晚年不換家庭,它就會一直努力工作,無法從導盲犬變成一個普通的寵物犬,安享晚年。即使能在服務家庭一直待下去,它們也要面臨主人擁有新導盲犬的事實,在嫉妒和落寞中慢慢死去。所以,導盲犬退役后,大多數會回到寄養家庭,或者回基地接受社會領養。
當然,導盲犬到了十歲需退役時可以由使用者領養,但需要一定的條件:使用者的年齡、精力、能力可以保證他既使用新的導盲犬,又照顧好退役導盲犬;在使用者的家庭,有人和時間幫助照顧好退役犬;現役和退役犬和平共處,不影響導盲犬正常工作。
上海市導盲犬訓練基地負責人王春筍表示,相較而言,國外導盲犬系統經過長期發展更為完善,志愿者群體龐大,招募退役導盲犬收養家庭更為容易,導盲犬基本回到原來的使用家庭,而中國對于退役導盲犬的出路還尚待探索。
公眾對于導盲犬還有諸多疑問
王春筍感到,大家對導盲犬仍存在很多不了解,他還被多次問到,“導盲犬賣多少錢?”
“世界范圍內,導盲犬都是免費給有需求人士使用的。”他說,如果誰說賣導盲犬,那就是騙子。
據悉,一只普通的小狗成為導盲犬,要經過嚴格的篩選、培訓。據廣州市賽北斗導盲犬服務中心背景資料介紹,國際導盲犬聯盟統計發現,每個國家中都有不少于1%的視障人士選擇使用導盲犬。截至2016年,我國視力障礙人士已達1700萬,即我國至少需要17萬只導盲犬,但目前上崗導盲犬不足200只。
許多人據此認為,導盲犬應該很難申請,或者只有做了重大貢獻才能申請。其實,所有視障人士都可以通過殘聯申請導盲犬。2021年,在微信公眾號“微寵星球”上線的小程序上,全國的申請者都能持證申請,不限城市。
“沒有最好的導盲犬,只有最適合的導盲犬。”王春筍說,導盲犬是一類特殊工作犬,犬和人的配合很重要,兩者的行走速度、性格等都要匹配。因此,視障人士并不是申請后就能排隊等到。
申請還遵循另一個準則:導盲犬給使用者帶來的便利一定要大于帶來的麻煩。因為導盲犬也需要照顧、陪玩,使用者需要付出一定的心力。
公眾的支持是導盲犬能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最重要一環。去年導盲犬被趕下公交車一事牽動了許多網友的心,經過科普與宣傳后,很多正常人也想為導盲犬的訓練出一份力,但不知道有什么渠道。其實早在去年,導盲犬的云養小程序就已上線,網友可以“云領養”一只導盲犬。目前,小程序匯集了上海、西安、廣州、鄭州、東營的導盲犬學校。
首創云養導盲犬模式的浙江省愛心事業基金會工作人員表示,導盲犬基地的運行情況會做到公開透明,并且邀請云養“捐贈人”一同參與導盲犬基地的監管工作。
另外,許多人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導盲犬都會心生愛憐想去撫摸,但上海話劇藝術中心的王一楠介紹稱,普通人在面對導盲犬時應做到三不一問:不喂食,不打擾,不拒絕,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助。
狗狗們能為人類做的不止于此。隨著歷史發展,工作犬的角色范圍越來越廣泛。它們不僅是守護犬,用于保護主人的生命和財產,還可以成為軍犬、警犬、搜毒犬、搜爆犬、雪橇犬、救護犬等。
它們除了能成為盲人的雙眼,還能為自閉癥患兒帶來內心的光明。自閉癥兒童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家長買東西結賬,孩子可能就跑開了,而輔助犬可以把孩子留在原地。此外,很多自閉癥兒童不愿和人交流,但是愿意和狗交流,國外已有輔助犬改善自閉癥癥狀的研究。
王春筍稱,上海導盲犬訓練基地將上線自閉癥輔助犬項目,預計今年上半年,將有輔助犬交付使用。
隨著這些輔助犬被越來越多的人接納、尊重,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導盲犬的工作環境也會越來越好——這離不開每一名公民的理解與支持。如您看到它們,還請給它們一個寬容的環境完成自己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