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助養孤兒 踐行企業責任
艾若在公益中國沙龍“關愛兒童 助養孤兒”活動中致辭
來源:公益中國網 發布時間:2009-06-04
公益中國沙龍發起人艾若致辭
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
首先祝小朋友們節日快樂,當然,我們這些大朋友也跟著快樂。
6月1日,公益中國沙龍“關愛兒童 助養孤兒”慈善咨詢交流活動在國賓酒店舉行,主要為希望之家等福利院15名孤殘兒童尋找幫助,并將“助養”孤殘兒童的公益理念廣而告之,呼吁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參與到這一有意義的公益事業中來。
“關愛兒童 助養孤兒”慈善咨詢交流活動旨在向社會公眾倡導“助養”這一簡單方便的慈善形式,使更多的愛心人士了解到“助養”和“收養”的不同之處。
收養和助養孤兒有本質的區別。 一般人都知道,收養程序比較復雜,收養人需前往被收養小孩所在地縣區一級民政部門辦理收養登記手續,領取收養證后再返回原地為小孩辦理入戶手續。同時辦理兒童收養還受到一定的法規限制。
而“助養”則不同,助養人與被助養人之間沒有法定撫養和贍養的關系、權利和義務,被助養的孤兒和殘童的姓名不更改、戶口不遷移,其法定監護人仍是兒童福利院。收養人可直接聯系當地福利院,助養在那里的孤兒。一般情況下,每位助養者給每個孩子助養費是每月100元,但每個孩子每月需要20個人來助養。助養費用來支付孩子日常生活必需的開銷,其中包括孩子的24小時看護、基本醫療費用、衣食、衣物以及早期的學前班培訓。那些富有愛心的個人、社團及企業很容易每月或定期為孩子捐助,這種方式自由度較高。
當你成為助養者,你與助養孩子的獨特友誼便會隨即展開。首先你會收到有關助養孩子的基本個人資料,及以后可以通過書信和探訪,向孩子表達愛和關懷。
相關福利院還定期舉辦助養者分享會,讓助養者聚首一堂,分享參與“助養兒童計劃”的喜悅和滿足。
2005年9月29日,由民政部牽頭的“中國孤兒的現狀與面臨的困境”調查報告公布。調查顯示,中國現有57.3萬名年齡在18歲以下的孤兒,其中6.9萬人生活在政府孤兒院,其余44萬由親屬(主要是祖父母)收養,其中86%生活在農村。在近60萬孤兒當中,超過三成沒有得到經常性的制度救助,超過一半需要救助。
2006年3月,民政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十四個部委,聯合出臺《關于加強孤兒救助工作的意見》。意見指出:“據不完全統計,全國現有失去父母和事實上無人撫養的未成年人(以下簡稱孤兒)57.3萬名,他們失去父母,無人撫養,處于生存、發展的困境,是社會福利事業和社會救助工作的重點對象。”意見同時指出:“要大力推進社會福利社會化,發展慈善事業,鼓勵民間組織、企業事業單位、公民和外資等社會力量支持參與兒童福利事業,進一步推動孤兒救助工作的開展。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狠抓落實,社會各界要大力支持,積極參與,讓孤兒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在充滿親情的社會主義大家庭中健康成長。”
今天要特別感謝LG電子冷機有限公司首席副總裁拜志農先生專程來到北京,為希望之家的孤兒奉獻一份愛心。還要感謝蒞臨現場的中國首善陳光標先生以及未能親臨現場的信孚教育集團創始人信力建先生,希望更多的企業家都能擔當起社會責任,為推動中國公益事業大發展而貢獻綿薄之力。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