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這個擁有“學雷鋒紀念日”“植樹節”等特殊日子的月份里,志愿服務總是呈現出高于其他月份的曝光率。
這個3月,四川的青年志愿服務開展得有聲有色,在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方面做了許多基礎工作和探索創新。
近日舉行的“紅色基因代代傳——紅領巾志愿者走進榮軍院”示范活動
練
舉行綜合演練 提高實戰協作能力
“就是該多練,熟了效率就提上去了”
3月22日傍晚,天色將黑,宜賓市長寧縣開佛鄉佛梨村,宜賓市應急志愿服務隊隊員文韜和隊友們蹲在院壩里接受培訓,內容是“災后安置最低標準現場實操”和“逃生演練及院前急救”。四川省應急志愿服務總隊的專家蹲在大家面前,講得細致。
一夜之后,“地震”來襲,文韜和隊友馬上聯系應急志愿協調站,加入當地“地震”及相關次生災害的應對工作。臨近中午,他們來不及吃飯,進行演練總結復盤,下午,繼續業務培訓。24日,文韜又和隊友們加入了群眾應急培訓志愿服務,走進當地學校、村落中,開展師生、村民等群體的逃生演練及院前急救培訓。
文韜這3天的行動軌跡,勾勒出“青春志愿·守護生命”——“聯動-2021”春季應急志愿服務綜合演練的整體框架。
這是一場“6級地震”。在“地震綜合應急救援”演練中,當地共青團組織在抗震救災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牽頭成立社會管理服務組,協同相關部門搭建志愿者和社會組織協調站,按照“快速響應—登記報備—供需對接—精準參與—有序撤離”機制,科學有序參與災害應對。演練隊伍第一時間對社會發布《告志愿者書》,協調站馬上開始處理應急志愿服務隊伍線上響應、登記報備、線下備勤及志愿者報名登記等工作。與此同時,社會管理服務組根據抗震救災指揮部發出的救災需求指令,精準調配各支應急志愿服務隊伍開展無線電應急通信搭建、山岳綜合搜救、水域綜合搜救、無人機應急保障、建筑坍塌搜救等專業救援服務。救援結束后,相關應急志愿服務隊伍向協調站提交《撤離報備表》并有序撤離災區一線。
在演練現場的安置點,團組織通過“志愿四川”平臺發布項目需求,就近招募志愿者開展安置區管理、物資轉運發放、心理撫慰、弱勢群體幫扶、青少年關愛等服務。
演練聚焦地震救援、地災避險、火災逃生三個領域。“采取‘培訓+實操’相結合的形式。”演練負責人之一的王之昊介紹,緊急疏散、社會協同、通信保障、遠程可視化、無人機投送、群眾轉移安置、建筑物坍塌搜救、森林搜救及包扎等科目,在這次演練中都有練到,而且是全環節練,“災前培訓、災時救援、災后安置等環節都覆蓋了。”
這樣的演練在四川已是常態。“就是該多練,熟了效率就提上去了。”文韜說。
提高的,不僅僅是應急志愿服務的效率,還有理論。3月25日,共青團四川省委、省自然資源廳聯合發布《四川省“青春志愿·守護生命”地質災害防治志愿服務行動指引(2.0版)》。這是在2020年全國首次將志愿者服務引入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探索的基礎上,再次在全國首創形成地災防治志愿服務行動指引,進一步拓展了志愿者參與地災防治的工作內容——在各級黨委政府或地質災害指揮部的統一安排部署下,就近就便招募、儲備和派遣青年志愿者,參與地質災害防治指揮調度、宣傳培訓、避險演練、預警響應、避險轉移和群眾安置6個環節;形成“省級統籌、市級協調、縣級實施、鄉鎮(街道)使用”的志愿者服務原則。
新
調動專業技能 服務向特殊領域拓展
“喲喂老鄉,臘肉不要在這兒秋”
“喲喂老鄉,臘肉不要在這兒秋。”不久前,一條四川網紅小飛機喊話助力森林草原防火的視頻火遍網絡,網友紛紛留言:“太喜感了。”“這樣的勸導有點意思哦。”
3月22日,川觀新聞、川觀拍客·航拍四川聯合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面向全社會征集30名森林草原防火宣傳志愿飛手,入選人員將獲得無人機喊話器,配發統一服裝和標識徽章,并有機會深入巡防一線進行防火“空中宣講”。短短幾天時間,就有超過200名飛手報名,其中有曾參與嫦娥5號返回艙搜尋任務的大型無人機操作手,也有多次深入森林火災現場搶險的職業飛手以及資深無人機教員。26日下午,四川省“無人機喊話”森林草原防火宣傳主題活動啟動,30名志愿飛手將隨各地森林消防指戰員一道出擊,從空中勸阻違規用火行為,宣傳防滅火知識。
2021年起,我省將每年3至4月確定為森林草原防火宣傳月,上述志愿服務成了四川青年用專業技能為防范森林草原火災出一份力的例證,也成為四川青年志愿者積極創新方式服務中心工作的又一探索。
類似的創新志愿服務并非靈光乍現。去年,結合省委“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常態化”的要求,團省委發出《關于開展森林草原防滅火青年志愿服務專項行動的通知》,以涼山為重點示范地區、其他市(州)的火災隱患重點區域為重心,在全省啟動“四川省森林草原防滅火青年志愿服務專項行動”,推動志愿服務向特殊領域拓展。
“做好文明勸導”是五大主要內容之一,其他幾項分別是開展線上宣傳、組織巡查巡邏、開展培訓演練、提供應急保障。要求各級團組織負責對接聯系本級應急管理部門、消防隊伍、武警部隊、林草部門、農業農村部門,爭取相關業務和專業支持,根據當地實際,就近就便招募、儲備和派遣志愿者,開展森林草原防滅火志愿服務。
具體服務內容方面,結合“青春志愿”愛在社區、愛在旅途、靚在鄉村、守護生命等品牌項目,組織志愿者深入社區、鄉鎮、集市、村落、學校、機關、景區陵園、交通樞紐、高山森林、林場牧區等區域,以“每個鄉鎮(街道)一月一次活動、每個縣(市、區)一月一次示范活動”為目標,開展文明勸導、巡查巡邏、培訓演練等志愿服務,常態化推動森林草原防滅火專項志愿服務活動的開展,并做好群眾疏散、心理撫慰、交通保障、物資供給等應急保障類志愿者儲備。
項目開展半年多來,全省建立森林草原防滅火志愿服務隊伍771支,參與志愿者人數14361人,開展活動2000余次,受益人數66萬余人次。
紅
培養紅領巾志愿者 培育中小學生示范項目
紅領巾,紅色基因,志愿紅……
紅領巾,紅色基因,志愿紅……中國紅里最有特色的幾種“紅”,在3月里匯聚在一起,綻放出別樣光彩。
“我們有堅強的意志……”3月5日,學雷鋒紀念日,在四川省革命傷殘軍人休養院,紅色基因代代傳——紅領巾志愿者走進榮軍院示范活動正在舉行。今年90歲,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被美軍汽油彈嚴重燒傷毀容的一級傷殘軍人涂伯毅,聲情并茂地朗誦激勵他半個多世紀的詩——《我們的心永遠忠于黨》。涂伯毅的身后,是周恩來總理親筆抄錄的詩歌《我們的心永遠忠于黨》。這首當年由榮軍院特等傷殘軍人劉渝生創作的詩歌,隨著60多年前傷殘軍人演出隊進京,感動了許多革命前輩,也感動了周總理,提筆親錄這首詩,表達敬意和鼓勵。
涂伯毅面前站立著的,是來自成都市新都區龍安小學的少先隊員,旁邊站立認真聆聽的是來參加志愿活動的團員青年。曾在朝鮮戰場重度凍傷、肢體殘疾的周全弟現場用毛筆為少先隊員們寫下“紅色基因代代傳”,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負傷的易如元為少先隊員們演奏了《學習雷鋒好榜樣》竹笛曲目,來自新都區龍安小學的少先隊紅領巾志愿者們為革命老戰士佩戴上鮮艷的紅領巾,表演了手勢舞《我們的名字叫中國》、詩朗誦《滿江紅》等節目。
這是一堂生動的黨課。來自四川傳媒學院的志愿者為老人們進行了一對一的口述歷史整理,志愿者們還和老戰士們一起開展了夾彈珠、寫書法、編棕編、下象棋等趣味活動。
同一天,廣元、達州、巴中等地也開展了“紅色基因代代傳——紅領巾志愿者走進光榮院”活動。本月,我省多個市州均舉行了關愛慰問老兵志愿服務活動。隨著《關于組織中小學生常態化開展關愛慰問老兵志愿服務活動的通知》的發布,四川的中小學生將常態化開展相關志愿服務。
“組織中小學生參與關愛慰問老兵的志愿服務,是讓中小學生從小接受革命傳統教育,樹牢紅色基因的重要途徑。”據團省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讓中小學生更廣泛地參與志愿服務,在志愿實踐中更好地感知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可以進一步傳承好紅色基因。“以榮軍院、光榮院、軍休所等地為主陣地,組織紅領巾志愿者走進老兵,常態化開展紅色講解、文藝表演、興趣陪伴、環境美化等4類志愿服務活動,從而培育一批中小學生志愿服務示范項目。”各市(州)將組織動員各中小學校就近就便與榮軍院、光榮院、軍休所等地結對,在條件成熟的陣地設立少先隊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并授牌,并每月至少開展2-3次關愛慰問志愿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