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6日,浙江工商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數聯鄉村,信系靜土”暑期社會實踐團前往浙江省寧波市寧??h越溪鄉信干山村考察實踐。信干山村,原名沈監山村,由信張和信干兩個自然村落組成,是一個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美麗村莊。實踐團隊探索鄉村成長歷程,考察當地景點、民俗特色與產業特征,訪談多名村民了解信干山村的核心精神與文化內涵——“信”與“干”,感悟“信義”“實干”文化。
從一塊塊石頭,到一個屋子;從一粒粒種子,到一片花海;從一次偶遇,到邂逅一片風景;從一人榮辱,到一族血脈傳承……信干山村村民用一雙雙勤勞肯干的手,完成了從一到無窮大的蛻變。
一、從一塊塊石頭,到一個屋子
走進信干山村,村中的石砌老屋吸引了實踐團的注意,它由一塊塊石頭按形狀嚴密地組合在一起形成堅實的墻體。石砌老屋身上透著的淳樸氣息,與城市的高樓大廈形成鮮明對比,如徐秀華先生所言“屋宇如魚,匍匐在水面上,吐出日子,吐出生老病死和一個個連綿不絕的夏季。”日子如水逝去,老屋卻宛如一尾魚,沉默無聲,暗自吞吐著回憶的氣泡,訴說著歲月的沉寂。石砌老屋一塊塊石頭間的縫隙將一切深深鐫刻,它將信干山村祖祖輩輩溫柔地定格在記憶里,默默地守著一代代人的成長,任歲月更替,石砌老屋仍不改當初的容顏,風骨猶存,見證了信干山村村民的奮斗歷程。
二、從一粒粒種子,到一片花海
櫻花常被人贊道寧靜素潔,美到至純。信干山村村民也深愛著櫻花,秉承著一脈相傳的“信”,勇往直前地“干”,在村黨員干部的帶領下,流轉出200多畝荒廢山地,栽植經濟型櫻花樹2萬余株,在村民的精心培育下,櫻花苗正蓬勃生長,播下的一粒粒種子將變成一片花海,信干山村也將被打造成為“花海山村”。待到櫻花盛開的三月,春風拂過,耳邊滿是櫻瓣的耳語,令人心靜如水,清如明鏡。
三、從一次偶遇,到邂逅一片風景
拾級而上,穿過郁郁蔥蔥的百年老樹,撫過斑斑駁駁的石頭老屋,在一個轉角,有一間不大的屋子,再平常不過的外表讓實踐團甚至沒有多看它一眼。但是當地人神秘地帶實踐團快步走上四樓平臺,眼前的風景令實踐團久久矗立。平臺處極目遠眺,整個越溪鄉盡收眼底,這里有廣闊的蔬菜大棚,有先輩的圍海灘涂,有寬闊的馬路和青翠的山林,更令人驚喜的是,在東南方甚至能看到三門灣,就連跨海大橋上的車輛都看得清清楚楚。平臺處曬有話梅,紅色的話梅和金色的陽光相得映彰,點綴著本就亮麗的風景。遠處的風車在靜靜地轉著,遠方吹來的風和眼前開闊的景都令實踐團心曠神怡。
歸時,實踐團已滿懷敬意。依依不舍地走下樓梯,屋子前有一位老人拄著拐杖,靜靜地望著前方,她的身后是三座佛像,四張整齊的藤椅,和一段悠悠長長的時光。
四、從一人榮辱,到一族血脈傳承
信干山村有“王”“張”兩個大姓,其中王氏建有祠堂地處信干山村村委會北面50余米,重建于民國29年,今尚完好。
進入王氏祠堂,登科匾掛于祠堂正中間,上有“同治九年補錄”“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御史”“鄉試中舉二十名”等字樣,兩邊柱子上貼有“金榜題名享富貴,洞房花燭修姻緣”的對聯。祠堂內北邊是一個戲臺,“一曲陽春喚醒古今夢,兩般面目演盡忠奸情”,百余年間滄桑歷史,幾代人浮浮沉沉,戲臺上曾唱過多少悲歡離合,又承載了多少族人的記憶,實踐團已不得而知。昔日鼎盛的王氏祠堂內堂雜草已叢生,但實踐團依然看到了祠堂內有焚燒香火的爐子,紀念著延續王氏的千年血脈;實踐團依然聽到了村莊內流傳著的兵部侍郎的故事,包含著村民對于先人的敬仰;實踐團依然看到了王氏從“孟惟玄忠守”到“萬民永安康”的族譜字輩,字里行間流露著王氏美好的愿景與真摯的祝福。
此次調研活動過程中,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信干山村“信義立村,實干強村”的精神魅力。團隊成員不僅學會更好地把理論知識與實踐結合起來,還在實踐過程中培養了團隊合作和吃苦耐勞的精神。團隊成員更是在與當地村民相處過程中感受到了信干山村村民的熱情好客,更加全面地了解了當地情況,為需要治理和改正的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議,為促進美麗鄉村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貢獻出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