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暑假的到來,浙商大杭商院“助學+”團隊開展了助學回訪、聯動助學等暑期實踐活動。團隊以幫扶鄉村貧困學子為宗旨實地走訪桐廬縣各鄉鎮貧困留守兒童。不僅僅幫助貧困家庭解決部分經濟困難,更多的是給予助學寶貝心靈的教育與升華。
2021年7月1日,“助學+”團隊開展了第一次助學回訪活動,早上七點半,團隊成員于校門口集合,乘坐公交車出發去走訪第一站——分水站。

圖一:團隊成員拉著孩子走在路上 (攝影:汪韻)
經過漫長的車程后,上午十點,“助學+”成員們步行三公里來到分水鎮天英村小浩的家中。據了解,小浩的媽媽在他很小就離開了家里,家中重擔落在了爺爺奶奶肩上,一家人生活十分清苦。
小浩是一個熱情開朗的男孩,一看到“助學+”成員們就連忙為哥哥姐姐們搬來凳子。小浩有著一對彎彎的笑眼,和哥哥姐姐的交談中也時不時發出爽朗的笑聲,一下就拉近了兩顆心的距離。

圖二:團隊成員在和小浩聊天 (攝影:汪韻)
小浩今年升五年級,學習成績很好,也十分懂事,家中掛滿了小浩獲得的獎狀,交流中“助學+”成員們耐心向小浩傳授學習方法,成員們在小浩的眼中看到了他對學習的滿滿渴望,相信在未來小浩能擁有更加美好的生活,愿他保持初心,一直快樂!
圖三:團隊成員和小浩與奶奶合影 (攝影:汪韻)
經過短暫的休整后,“助學+”成員來到小昇的家中。小昇的父母很早就離異了,爸爸做生意欠下不少債務,家中也沒有申領到補貼,復雜的家庭環境讓小昇變得害羞沉默,不太愛說話。
圖四:團隊成員和小昇溝通學習上的問題 (攝影:汪韻)
小昇熱愛跳遠,跳遠的話題打開了小昇的話匣子,他說起跳遠的時候,眼里閃著興奮的光芒,他這份內斂的熱愛,深深感染這在場的人,成員們看著也欣慰的笑了。希望小昇在成長的路上遇見更多的小美好,完成自己彩色的夢想。
圖五:團隊成員和小昇家一起合影 (攝影:汪韻)
最后,在村委負責人的帶領下,“助學+”團隊步行前往同村的小麗家里。一路上,團隊成員向負責人初步了解了姜正麗家的基本情況,小麗的母親身體殘疾,離家在外,小麗的父親曾經營一家理發店維持家里生計,一次意外的摔傷讓小麗父親的腳不再像往常一樣利索,他只能關掉理發店去打短工來勉強維持家里唯一的收入來源。

圖六:小麗家墻上父親的病歷CT (攝影:汪韻)
很巧的是,在去的路程中,成員們碰巧遇上了回家的小麗和父親,女孩穿著樸素的T恤和短褲,馬尾松松垮垮的綰在腦后,羞澀的笑容里透露出對團隊成員到來的開心。她帶領成員們去到家里,家里光線有些昏暗,僅有一些簡單的家具陳列著,在壁柜上,醫院的病歷單和CT片顯眼的掛著,小麗父親的腳反復治療了三次都沒能治好,家里微薄的收入不得不讓父親放棄治療省錢供女兒讀書。小麗是個十分爭氣的孩子,她的成績名列前茅,剛剛結束中考的她說起自己的理想高中時,眼睛里難以掩抑的是憧憬與希望。
圖七:小麗在與團隊成員講述自己的夢想 (攝影:汪韻)
“好事總會發生在下個轉彎。”小麗的付出與努力終會讓她如愿,團隊的成員們相信,爭氣的小麗會用她的努力為她和父親帶來更好的生活,父親的舊疾會醫好,家里的狀況也會好轉,所有的一切都會向著光明前進。

圖八:團隊成員與小麗家合影 (攝影:汪韻)
此次助學回訪行動,讓留守兒童們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與陪伴,團隊成員王夢瑤表示:“對留守兒童的走訪對我們來說,不僅僅是一次實踐活動,我們為孩子們送去的是助學物資,是一份關懷,給予她們的更是一份對未來的期望,未來的日子里,我們也會繼續為助學寶貝送去溫暖,助學,我們一直在路上,我們一直在一起。”
“聚星塵之光,散人間陰霾。”以小愛,聚大愛,積小善,成大善,助學行動用愛心吹出荒蕪中的一片花兒,驅散途上的一路黑暗。每一個孩子都是地球上獨一無二的星星,希望每一顆星星都可以在自己的世界發光發亮。用青春的力量,揚起希望的風帆;用真誠的愛心,托起明天的太陽!
追夢路上,盼你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