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州千年,淮鹽遺韻”實踐團:臺北鹽場之行
2021-07-27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團委·大成
7月12日上午8時,江蘇海洋大學環境與化學工程學院“海州千年,淮鹽遺韻”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倪正杰、楊家琦兩位隊長的帶領下前往臺北鹽場。
活動伊始,兩位隊長向大家強調天氣炎熱、安全第一的宗旨,提醒各位隊員做好自身防護。接著大家一起參觀了臺北鹽場的晾曬場地。參觀之后,隊員們對臺北鹽場的負責人朱師傅進行了專門采訪,通過對朱師傅的采訪得知,這座鹽場是將鹽礦溶解成鹵水,再通過管道運輸上來,然后經過晾曬得到粗鹽,再送往鹽場經過粉碎、加工、烘干、加碘和最后的包裝才成為我們所使用的包裝鹽。通過詢問還得知,以前所食用的鹽是海水鹽,制作成本高,而現在所生產的地下礦鹽工藝簡單許多、成本也減少許多。
本次“海州千年,淮鹽遺韻”暑期社會實踐活動——臺北鹽場之行,旨在讓隊員們更深入直觀地了解淮鹽的來源和其提取、制作的方法,同時讓同學們進一步理解書本中學到的理論知識。
這次臺北鹽場之行有利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增強同學們的動手能力和專業知識,同時也讓同學們進一步了解淮鹽文化,呼吁人們去重拾淮鹽文化,傳承前輩的智慧、守住鹽文化的根脈。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