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響應國家“智慧助老”相關政策號召,切實幫助當今社會老年群體盡快跨越數字鴻溝,讓他們真正體會到科技發展帶給國家和人民的便利。7月16日上午,河南理工大學“助老消除數字鴻溝,與老共享科技時代”實踐團于學校西門出發,乘坐市內公交前往焦作市焦煤敬老院幫助老人日常生活并組織開展相關“智慧助老”活動。
焦作的天氣時常忽冷忽熱,變換不定,令人難以琢磨,有時的早晨卻有著其他地區正午的溫度,實在是令人匪夷所思。或許是得知今日這并非幾步之遙的路程,天氣也格外通人性,雖然天空中仍舊無云,像往日一樣透著灰色,但溫度卻很適宜,這讓本就因一日之初而十分愉悅的實踐團成員們的心情也錦上添花。穿過焦作市人民公園,實踐團來到了焦作市焦煤敬老院。
初到敬老院,根據先前與敬老院溝通的活動計劃,實踐團先到敬老院辦公室知會了其工作人員一聲。按照工作人員的指示,隊員們首先幫助敬老院的爺爺奶奶們打掃衛生,提供切實可行的生活方面的幫助,由于敬老院分為上下兩層,隊員們也自行分組開始了簡單的義務大掃除。打掃過程中的隊員們時不時和坐在院子里休息或者閑聊的老人們搭話,爺爺奶奶們很熱情,對于實踐團的到來也是充滿好奇,隊員們一時間應接不暇。大掃除結束后恰逢奶奶們跟著音樂活動身體,部分隊員們也加入到了這個輕松鍛煉的行列中,個個盡情伸展,好似舞槍弄劍,場面一度熱鬧非凡。
在之后與爺爺奶奶們的交流中,隊員們采訪到了一位87歲高齡,擁有五十余載黨齡的爺爺,當問起智能手機的使用情況時,爺爺表示自己雖然沒有智能手機甚至不使用老年機但是本身很支持并且非常贊成實踐團的“智慧助老”活動。據爺爺所說,他畢業于國家航天軍校,獨自在北京打拼十五年,正是由于一直秉承著終身學習的理念,才讓他看到了人生路上不同的風景。現受年齡限制能接受信息的途徑越來越少,而“智慧助老”這個活動正好給了他和與他處于相同境遇下的老年人一個接觸外界的學習機會。聆聽了爺爺的話,隊員們知道了自己重任在肩,也明白了開展“智慧助老”活動勢在必行。隨后,實踐團就部分老人針對性的開展了小型的智能手機教學工作,個別未曾接觸過智能手機的老人們也感到新奇而表現出很高的積極性,即使教學內容對隊員們來說很簡單,他們也在一旁耐心地講解,而爺爺奶奶們也聽得很認真,因此活動開展的十分順利。

圖1.幫助老人大掃除(攝影/鐘高峰 孫玉潔)

圖2.向敬老院老人講解智能手機使用(攝影/鐘高峰 孫玉潔)
走出焦煤敬老院,實踐團一行人出現在焦作市人民公園的一角,發現了一群載歌載舞的爺爺奶奶,偶然搭話過程中,一位精神矍鑠的爺爺引起了實踐團的注意,深度采訪過后,隊員們了解到,這位爺爺是前任焦作市刑警大隊隊長,同時還擅長書法和武術,甚至當場揮筆寫下一句話送給了隊員們,而當隊員們提到想要了解他對于智能手機的態度以及其日常使用情況時,爺爺表示自己只會接打電話,而發短信還未曾學會,對于微信功能也知之甚少,隊員們隨機將老人微信拉入一個此前新建的手機功能答疑交流群,用于解決不同年齡段對于智能手機的使用有著不同困難的老年人的各種問題。說明這個微信群建立的目的后,在場的很多爺爺奶奶都主動前來圍觀加群并說明了自己現在使用智能手機存在的問題和困惑,想讓在場的實踐團成員們幫忙解決,而隊員們對于爺爺奶奶們的需求也是滿心歡喜而且十分樂意幫忙。隊員們在面對爺爺奶奶們私加微信的要求也是答應的毫不猶豫,這讓老人們感受到了河南理工學子的熱情與真誠以及真正想要幫助老年人的決心。在時間一點一滴的流逝中,這么一個短暫而又充實的智能手機功能答疑環節也接近了尾聲,而在場的爺爺奶奶們卻仍然意猶未盡,抱著希望對智能手機功能深入掌握的想法,老人們與實踐團揮手再見并表示希望類似活動多多舉辦。在老人們對隊員們的一片贊美與期待聲中,河南理工大學“助老消除數字鴻溝,與老共享科技時代”實踐團踏上了返程之路。

圖3.向公園偶遇的老人講解智能手機使用(攝影/鐘高峰 孫玉潔)
通過此次敬老院活動,隊員們從老人們身上表現出來的學無止境精神中獲得了感悟,“智慧助老”活動同樣也是只有起點,沒有終點,一直在繞圈而行,而當代青年大學生能做的便是始終致力于幫助老人走出數字困境,實現智能化產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