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發(fā)展格局,引導青年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積極投身國家建設偉大事業(yè),在新的征程上奮力開創(chuàng)更加美好的未來。7月19日,貴州師范大學求是學院“星火黔尋·黨史學習實踐團”前往甘溪紅軍烈士紀念碑開展主題為“緬懷革命先烈,傳承革命精神”的紅色主題活動,旨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回顧黨的光輝歷史,緬懷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
本次活動采用“走出去”的方式,充分利用甘溪資源優(yōu)勢將革命遺址轉化為教學課堂,通過組織隊員瞻仰紀念碑,指導老師對甘溪戰(zhàn)役進行講解,合唱共青團團歌、敬獻花圈,團員重溫入團誓詞等多種形式結合,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體驗式教學引導青年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使革命精神“浸”心中,更加堅定理想信仰,給隊員上好一堂行走的思政課。

圖1 石阡縣甘溪紅軍戰(zhàn)斗遺址(攝影/張學海 熊雨純)
烈日炎炎,汗水浸濕了隊服卻依舊阻擋不了隊員探尋紅色歷史的腳步,站在紀念碑下,聆聽革命的艱苦歷程,紅軍長征在甘溪等歷史事跡。
鑒往事,知來者。甘溪是一片紅色的沃土,1934年10月7日紅六軍團到石阡甘溪與桂敵遭遇。敵人攻勢強大,戰(zhàn)斗失利,紅六軍團被截為三段,陷入湘桂黔三省敵軍24個團重圍。紅軍分頭突圍,軍團主力在石阡轉戰(zhàn)10余日,8日包溪戰(zhàn)斗伏擊追敵,10月16日困牛山戰(zhàn)斗勝利突圍出石阡,10月24日在印江縣木黃與賀龍紅軍會師,完成長征先遣隊任務。
甘溪紅軍烈士紀念碑位于甘溪鄉(xiāng)甘溪村,是貴州省紅色旅游經典景點,沿石階而上,在頂端的平臺上,首先映入的眼簾的是一座氣勢雄偉磅礴,造型設計新穎別致的烈士紀念碑。沿旁邊石梯而下是紅軍烈士陵園,紀念碑總體高度為19.34米,象征1934年在甘溪的慘烈戰(zhàn)役,底座四周的浮雕內容象征來自五湖四海的紅軍。
在活動現場,全體隊員莊重肅穆,追憶著為民族革命事業(yè)不惜血染山河的先烈英靈。隨后主持人宣布儀式開始。實踐隊員來到紀念碑面前敬獻花籃,隊長與臨時團支部書記整理花籃上的挽聯,指導老師給隊員講述紅軍長征在甘溪的事跡,向革命烈士默哀以寄托哀思,并向逝去的烈士表達崇高的敬意。

圖2 實踐團成員排隊到紀念碑前獻花(攝影/張學海 熊雨純)

圖3 實踐團隊長與臨時團支部書記整理花籃上的挽聯(攝影/張學海 熊雨純)
團員重溫入團誓詞,團旗的光輝映在每個人眼中,愈為鮮艷。接著,全體隊員集體朗誦《建黨一百周年獻辭》,一首《光榮啊,中國共青團》唱響青春主旋律。

圖4 實踐團隊員重溫入團誓詞(攝影/張學海 熊雨純)

圖5 實踐團隊員朗誦《建黨一百周年獻辭》(攝影/張學海 熊雨純)
最后學生代表發(fā)言,講述了自身感受以及對未來展望,如今我們的國家富強、國民幸福,生活安康,這都離不開我們革命烈士們的犧牲。全體隊員走到紀念碑前獻花,共同瞻仰紀念碑,讓我們始終不忘來時路,走好新時代長征路。
陽光灑在紀念碑上,暈染出一圈又一圈金色的光暈,這束光灑在我們的臉上,灑進了我們的心中;灑在階梯上,灑在我們前進的道路里;穿透云層,灑向未來的時光。
這一路上每個人都對革命先烈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理解。隊員們紛紛表示要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加強歷煉,要倍加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堅定理想信念,艱苦奮斗,要把最好的精神姿態(tài)投入到工作中去服務好人民群眾。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唯有切身感受,方能秉承初心,開拓未來。只有銘記歷史,不忘過去,隊員們才能更好地砥礪前行,像先輩一樣為國家的發(fā)展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