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9日,跟隨著青年志愿者志愿隊的腳步,我終于踏上了這場名為“三下鄉鄉村支教活動”的路途。沿路不斷變化的風景,一條又一條曲折的彎路,隊員們睡著了一次又一次…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我們終于來到了我們的支教地點——曾家鎮中心小學。
簡單收拾之后終于開始的籌備工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我們即將以“人民教師”的身份踏入名為“三尺講臺”的神圣土地。備課、寫教案、整理教學資料、確認學生們課程進度……當我真正的接觸教學相關的前期準備工作的時候,我才真正的感受到“人民教師”這簡簡單單的四個字的背后所承擔的那沉甸甸的責任。是對每一位學生的努力負責,是對每一位學生家長的期望負責,是對祖國的未來負責。也是這樣的責任,讓我明白此刻我坐在這里的重要性,更讓我對“人民教師”的職業有了更多的敬意。
習近平主席曾說到:“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
個人一直以為,所有有利于祖國發展的因素中,教育是最重要的。雖然它的投資大,見效慢,但它所帶來的回報卻是巨大的。而新時代下不平衡的教育資源分布問題依舊是教育事業的推廣過程中最嚴峻的問題。“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是哪里?是發展相對不夠充分的西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是哪里?是經濟相對落后的農村;“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是哪里?是迫切需要教師的基層。只有真正的去了西部,去了農村,去了基層,才能深切明白習近平總書記對當代青年人的殷切的期盼。那是對祖國的大好未來的期待,是對當代年輕人的信任,是對我們這些”有思想、有擔當“的新時代共產主義接班人的肯定。
而讓我印象最深切的,莫過于講臺下、教室里、課桌前的那一雙雙充滿著光的眼睛。每當我踏進教室的瞬間,總能感受到他們對知識的渴望。在課堂上,他們總能跟隨著我的腳步,進行一次又一次思想上的激情碰撞。他們積極參與,點滴積累,在不同的課程中實現自我的進步。在課間時,他們又總充滿熱情,和我們打成一片。我們一起分享快樂,一起解決煩惱。我們帶領著孩子們不斷進步,而孩子們又帶領著我們回到童年。我們相互成就,相互成為了最好的自己。
志愿活動于我而言,不僅僅是奉獻自我,更多的是感受生活。在志愿活動中,我總能到最基層,感受車來車往間人們的生活。他們或許帶著業績壓力,或許帶著生活難處,但他們依舊沒有放棄,一步一步向前走著。支教活動于我而言,卻更多的是去感受人間美好。鄉村的基層,或許沒有城市的繁華,沒有城市的便捷,但鄉村基層更多的是無限的樂觀激情,也永遠的充滿著愛和關懷。盡管有著那么多的困難,但他們仍然向往遠方,渴望著未來,仍然對未來充滿著無限的期待。
支教活動雖然辛苦,但也充實;雖然瑣碎,但也豐富;雖然平凡,但也偉大。在這次支教活動中,我不僅找到了支教的樂趣,更找到了生活的樂趣。它讓我擁有更多的責任感、更堅韌的毅力以及堅持到底的決心。我慶幸我能成為一名志愿者,我更慶幸我能短暫的成為“人民教師“。未來我將繼續努力,以更加積極的態度投入更多的志愿活動中。愿我所付出的努力能讓這個社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