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極美,在于如何度過。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楊萬里的夏日是“梅子留酸軟齒牙,芭蕉分綠與窗紗。”高駢的夏天是“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而我今年夏日,涼爽的晚風;橙色的晚霞;香甜可口的西瓜,一切美好都似乎如期而至,但總還是覺得差些什么。但是當接到暑期三下鄉的活動通知的時候,我這才真正感受到了夏天的到來。
裴斯泰洛齊曾經說過:“實踐和行動是人生的基本任務;學問和知識不過是手段、方法,通過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須具備的知識應該按實踐和行動的需要來決定。”而三下鄉不正是一次非常好的實踐行動。
但是要不要參加呢,自己是否能勝任這個任務呢,萬一拖團隊后腿怎么辦。這些問題在我的腦海里翻來覆去。最終,我還是邁出了勇敢嘗試的一步,決定去參加,不讓自己留有遺憾。經過層層面試和選拔,我成為了西安外國語大學曾家小學支教隊的一名成員。
大二的我,雖然不是第一次參加三下鄉活動。但這卻是我第一次線下實地進行支教,我的內心中懷有期待與憧憬,深感自己的責任重大。
成為支教隊的一員,我看到了成員們背后的默默付出,看到了大家的拼勁全力。教學組一絲不茍的寫教案、制作PPT以及討論教學內容和教學安排;調研組確定調研主題,制作調研提綱以及問卷;宣傳組編寫文案,剪輯視頻,用心記錄每一個精彩瞬間,用筆描寫出每一個心靈感悟。

圖1 老師在上課(攝影/邱碩)
從小到大,我們無形之中懂得奉獻,無論是生活上還是學習上,我們都倡導奉獻愛心。支援貧困地區的孩子們,對我們來說就是把奉獻落實到了現實中。也許這只是微小的一件事情,但是其存在的意義是和重大的。因為通過了實踐,我們才知道什么叫做奉獻。我們都懂得,說的容易,做起來是困難。此次的實踐活動,彼此充滿著汗水的同時,更多的是被天真質樸的孩子們感染,也許他們的學校沒有雄厚的師資力量,但是他們刻苦奮斗,那么他們也會擁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們的到來給他們帶來了快樂,他們也給我帶來了深深的感動。

圖2 同學在回答問題(攝影/邱碩)
在課堂上,聽著孩子們的聲音由緊張變得落落大方,看到孩子們由最初的拘謹逐漸變得積極主動,不禁十分感慨。孩子們的改變被我一一被看在眼里。這讓人似乎想起了小時候的自己,剛進入新集體時的害羞緊張,總是低著頭說話,不敢抬頭看老師,上課發言時的聲音也非常的小。但后來被老師的溫暖笑容和輕柔的話語感染,慢慢變得活潑開朗起來。就像這些從未謀面的孩子們,剛開始感到陌生與拘束,但最終是被老師歡快的語調慢慢地調動起來。這種微小的成長,能讓我在一旁見證,感到非常動容。這是一種特殊的經歷,更是一種回憶,仿佛是在回顧自己的長大過程。
支教是一種別樣體驗,它是一種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愛的傳遞,也一種對大學生的鍛煉的機會。
支教,是一場磨煉;支教,是一種奉獻;支教,更是一種收獲。支教不僅能讓我們磨練意志,增長才干,更可以讓“小我”融入“大我”,把青春獻給祖國,把汗水灑在每一寸需要我們的大地上。
相約去支教,去遇見有趣的靈魂,在學與教的過程中碰撞出絢爛的火花。踏上支教旅程,不忘支教初心,展現青春風采。
這段支教的路程雖然短暫,但是,未來的日子里,我們攜手同行,積累閱歷與視野,收獲觸動和感悟。為孩子們的心田播撒希望的種子,點亮他們的世界,照亮山外的視野;精心呵護每一粒種子,等待那一朵破土而出的向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