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書本上的東西講的再詳細,都沒有一次實踐重要。
在經歷過一次臺風“煙花”入境后,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去臨沂的車程,為期十天的支教生活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此次下鄉活動,我受益匪淺,我明白貧困農村缺少教育與先進的理念,社會實踐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干明確了青年學生的成才之路和肩負的使命擔當。在這十天里,雖然有很多挫折,但是更多的是收獲。栽花容易,樹人難,我們不虛此行,無怨無悔。
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我的學生們。他們可愛,積極樂觀,調皮靈動。他們是最有活力最容易快樂的孩子,從來沒當過老師的我當第一次被告知要教授高一孩子們外語時,除了激動就是膽怯了,在一晚上備課之后當第一次走上講臺面對孩子們講課,我緊張的話都說不清楚,只能干瞪眼傻笑,褪去心中的稚氣,正式擔任起我為人師表四個大字,這些都是我未曾經歷的,他們每次開口叫老師的時候,我的心里都會為之一振,心里也暗暗下定決心要為他們這十天的學習內容負責。這十天的支教時間在他們的人生長河中,可能如一道難得一見的彩虹,雖然美麗卻轉瞬即逝,不會留下太多濃墨重彩的痕跡,但也有可能是他們人生的轉折點。他們認識了這么多認真負責的老師們,他們比那個時期的我獲取到了很多我前所未聞的消息,比如大學比如專業,這些信息能夠幫助他們少走一些彎路吧,給他們能帶來些許幫助,心里變得到了很大慰藉。趣味批評,學會用心,學會表揚,學會做人,學會學習,教育不只是傳道授業,也是一個和學生交流溝通育人的過程,做好教師職業,心理素質是很重要的而我們也要做好身份的轉變以及思想的轉變,以教師的標準要求自己。
成長是緩緩流淌的溪流。我們帶著孩子們轉變學習方式,翻轉課堂,趣味實驗,緊急救助,做甜品飲料等領域探索,現在腦海里還有第一次做趣味實驗時那些小男生們歡呼雀躍的叫聲,掌聲,惹人喜歡。
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這片廣闊的天地里,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體現,在支教的日子里,有共同奮斗的伙伴們一起歡樂憂愁,每天止不住的大笑,在這個家庭里大家都是兄弟姐妹,很親切的一家人,苦悶的日子也多了很多樂趣。我們一起下水,一起探索未知水域,相互攙扶走有棱角的石頭,一起爬山,累的氣喘吁吁,在山里煎餅卷辣條的午餐,在路上,永遠有“聒噪”的音樂,在晚飯后,一起坐在面筋攤前擼串打著小游戲……
大家為了同一個目標努力,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跟個性,對于我來說,打好人際關系是我在這個實踐過程中的第二個進步。同時在這次實踐中使我深深的體會到我們務必在工作中勤于動手慢慢琢磨,不斷學習不斷積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設法解決。
大學是一個小社會。我們不再是象牙塔里不能經受風吹雨打大的花朵,通過社會的磨練,我們深深感受到社會實踐是一筆財富。每一次的堅持不懈都促使我們由簡單到復雜由幼稚到成熟,這次三下鄉實踐活動以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鍛煉并提高了我的工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培養了我吃苦耐勞艱苦奮斗的精神,這里的每一個人都在我的朋友圈里留下深深的腳印,這期間每一件事都磨練了我的意志,引導我走向成熟,這些都是我成長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