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末,為了全面改善學生的學習狀況,為鄉村學生提供更好的學習方法和思路,我同Cu-Zn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臨沂市蒙陰縣桃墟鎮花果莊村,為當地學生開展了近10天的支教工作,7月30日晚飯后,團隊負責人李嘉鵬就為我們介紹了我們此次社會實踐的目的:幫助村里面的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學習興趣以及學習積極性。隨后又給我們每個人安排教學科目以及教學年級。最后他強調,我們此次社會實踐是要幫助孩子去學習,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要認真地去備課,認真地為孩子們解答問題,傳授知識。同時,他也強調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所以教會孩子如何去高效的學習也是我們的一個極為重要的任務。
7月31日,我們正式開始授課。我教的是兩個小學生的英語,其中一個是五升六的孩子,另一個是四升五的孩子,兩個孩子各不相同,準六年級的這個孩子非常靦腆安靜,上課的時候很是乖巧,會非常認真地聽我講課;但是準五年級的孩子就完全不一樣,他很活潑好動,上課的時候非常活躍,是很聰明的一個小孩兒,但是就是不太肯學。
面對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孩子,我每天的備課方案也不盡相同。對于準六年級這個較為安靜認真的孩子,我給他安排的教學任務也相對多一點,較為充實,同時也非常注重夯實基礎;而準五年級的孩子我給他安排的任務就相對少很多,主要以培養學習興趣為主,提高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經過十幾天的相處,孩子們的英語學習有了一絲進展,我也慢慢地發現了城鄉教育之間的一些差異,更加清楚我們此次社會實踐的意義。
我們在城市里面可以享受到多媒體教學帶來的便利,而在鄉村,他們還只是傳統的教學方式,老師一點一點地在黑板上書寫重難點知識,學生則一點一點地抄寫筆記,學習效率是遠遠不如城市里面高的。除此之外,家長的重視程度也不太相同,城里面的家長極其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會主動督促孩子認真學習;但是在這里,家長們對于讀書的看法就有所差異,有非常重視孩子學習成績的家長,也有認為學習并沒有那么重要的家長,也有一些家長因為沒時間管孩子而疏忽了孩子的學習……凡此種種,使得這里的孩子在學習上與城市中的孩子有了一定的差異。
不過,因為我們團隊長期在這個地方進行該項目的調研實踐,所以,我們在實踐結束后的調研成果與往年進行了一下對比,發現這個地方的教學設施在慢慢改善,教學環境也得到了一點一點的提升;而家長對于孩子學習的重視程度也在一點一點的提高,有一部分孩子也開始慢慢地接觸運用手機,互聯網進行學習。
自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精準扶貧之后,各地就展開了緊張的扶貧工作,其中的教育扶貧也作為了扶貧工作的重點。扶貧先扶智,只有教育好了,人們的素質才能夠得到改變、生活生產能力也會得到提高,進而實現根本脫貧,即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又帶動家庭發展。為此,當地政府也開始注重教育發展,通過改善教學設施,教學環境,培養教師教學能力等措施來提高當地教育教學水平。
當然,如果只有政府在努力,那么是不可能有這么明顯的成效的,孩子們自己愿意刻苦踏實地去學習知識也非常重要。同他們這些天的相處,不僅僅讓我了解到了城鄉教育的差異、鄉村教育的發展,也激發了我要更加刻苦地學習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