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了解王家大院的歷史文化價值,更好的傳承、傳播和保護家鄉優秀傳統文化,2021年8月18日,中國石油大學(華東)青年先鋒隊于王家大院開展以“體悟傳統魅力,傳承優秀文化”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對新時代背景下王家大院的建筑及文化保護現狀進行調查研究。
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靈石縣靜升鎮,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余年修建而成,素有“中國民間故宮”、“山西的紫禁城”之稱,現在已是一座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建筑藝術博物館。實踐前期,隊長陳兵浩提前查閱相關資料,并詢問景區工作人員,初步了解王家大院的歷史文化背景及建筑特色,為正式實踐工作進行了充分的準備。
樂善堂(敦厚宅)院內景(攝影/劉孟鑫)
進入王家大院,實踐隊員先后參觀了高家崖,紅門堡兩座古堡。在高家崖,實踐隊員們被層樓疊院、雕梁畫棟深深震撼到了,按照封建等級制度建造的院落和王家嚴格規范的家風家訓使實踐隊員深刻地體會到官宦門第的威嚴和宗法禮制的規整。從高家崖過一座石橋,實踐隊員進入洪門堡,紅門堡建筑群依山而建,院落左右對稱,規模更大,有住宅區,有會客廳,有書院,有廚院,還有高聳的城墻,莊嚴而不失華貴,中間的主干道形成一個很規整的“王”字造型。實踐隊員趙君慧感嘆到,相比高家崖,紅門堡更像一座真正的城堡。
實踐調研過程中,王家大院久負盛名的木、石、磚“三雕”藝術使實踐隊員大為贊嘆,他們發現,門牌房梁上都有著巧奪天工的雕刻痕跡,院內“三雕”不僅外形精美,而且寓意豐富。隊員劉孟鑫在參觀中發現,在正堂上下樓梯石柱的柱頭上多雕刻猴,此處石雕取“輩輩封侯”之意。隊員趙君慧在走廊轉角處注意到兩幅巨大的仙鶴和龜背石雕,此處石雕寄托了主人長壽的愿望。看到這些飽經風雨卻依然被保存完好的精美雕刻,實踐隊長陳兵浩感嘆道:“雖然這里如今人去樓空,但王家的魂留在這里,晉文化的魂留在這里,民族的魂留在這里。”
隊員身穿漢服在來青山館門前留影(攝影/劉孟鑫)
在本次實踐活動中,通過實踐隊員的實地調查發現,這里作為4A級景區,每天都會有大量游客參觀游覽,不僅是中國人還有許許多多的外國人,而王家大院作為物質文化遺產,它的建筑風格,房屋布局包括留下來的雕刻、繪畫、楹聯匾額都有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痕跡,這正是中國向世界展示和發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平臺和渠道。青年先鋒隊會將這些傳統文化帶到更多人面前,以期得到更多關注,為弘揚傳統文化盡自己的一份力量。
除此之外,實踐隊員們在一磚一木、一雕一刻中親身體會了王家的精神文化,更加深入地領悟了晉商文化的魅力,增強了文化自信。同時也對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有了一些新思考,在經濟全球化和現代化的新時代背景下,人們似乎多了些急躁,物質文化遺產容易遭到輕視和破壞,像王家大院這樣具有地方特色且承載著時代變遷的古建筑,更應該讓人們重視起來,通過法律規制以及專業技術保持其原有風貌,將其中的精神文明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