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馬學子講黨史,薪火相傳擔使命”實踐團:實踐日志(四)
2021-11-15“青馬學子講黨史,薪火相傳擔使命”社會實踐團隊
7月20日,我們代表機電學院青馬實踐團隊進行社會實踐的采訪工作。我們隊員分別對黨員、群眾與貧困戶進行采訪。下午三點,我們全隊于松興屯麗珠源合作社大廳集合,簡單地進行了分工,完善今天需要采訪的問題。三點十分,隊員們在夏主任的帶領下走訪黨員。
第一位走訪的黨員是在葡萄大棚內勞作的徐叔。得知我們前來采訪,他面帶笑容騎著電車匆匆趕來,樸實爽朗的笑聲給本來緊張的我們緩解了很大壓力。采訪中徐叔說,自徐林收當上村書記后,村民從洼泥路走上了水泥路、油泊路,從雜亂土坯房住上了小別墅,從種植傳統農作物改為種植高產高質量的葡萄大棚瓜果蔬菜。巨大的變化生動的展現在大家眼前,基層黨建發揮的巨大作用也深刻印在百姓心中。
告別了徐叔,我們又走訪了第二位黨員,他是一位五十年黨齡勛章的獲得者,作為村里的老黨員、老干部,我們從他那里得知,松興屯村委給了老人很多生活上的補助:給予衣服、柴米油鹽、每月100元經濟上的補貼。讓老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黨建村干部為人們服務的決心;著力提升服務水平、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的真心;以提升群眾滿意度為目標的信心。
最后一位接受我們采訪的黨員是徐林收書記的父親。徐爺爺在我們進屋之前就已經坐在椅子上等待了。他講話時我們全體目光注視安靜的地傾聽,聽這位已有六十一年黨齡的老黨員講述當年的艱苦環境、年輕時的部隊經歷、如今的鄉村變化、村民的幸福生活。徐爺爺對我們這些入黨積極分子們也進行了淳淳教誨:“入黨就是為了人民,為人民辦實事,從群眾出發、從人民角度出發,黨員先吃苦才能有帶頭和引領作用,才會讓群眾滿意。”最后爺爺給我們拿出了他的五十年黨齡紀念章,五十年黨齡,五十載光榮,濃縮在一枚沉甸甸的紀念章里,詮釋了一段不平凡的歲月。
“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這句話出自歌曲愛的奉獻,我覺得它很有道理,因為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會遇到一點困難,這時候就需要我們伸出援助。因此我們又去拜訪貧困戶家庭,給他們送去溫暖,了解他們的生活情況。聾啞夫妻和失去孩子的大叔,他們的生活被村干部們的關懷所照亮,書記帶領黨員為他們捐款捐物,全村致富也不讓他們掉隊,緊跟黨前進的步伐,邁進了振興鄉村建設新征程。通過走訪貧困戶,我深刻地明白了,生活并不容易,我們要學會知足。同時,我們要滿懷熱情,關心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為他們奉獻自己的綿薄愛心。
我們團隊最后在街頭也做了采訪,父老鄉親們對徐書記贊賞有加,并且對現在的生活表示十分滿意。從他們樸實的笑容中我們深刻體會到作為百姓的當家人為人民群眾做實事,把群眾放心上,致力振興鄉村,貫徹中央政策的使命和擔當的責任感。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這個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中國共產黨人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有很多豐富的知識值得我去學習體會,而這次的采訪之旅,讓我真正的從實踐中學習到知識。讓我明確認識到黨員干部只有嚴格要求自己,堅持不斷學習,切實提升自身素質,才能充分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才能真正帶領鄉村走向振興,走向富裕,走向新中國的美好未來!
【鄭重聲明】公益中國刊載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說法或描述,僅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建議。轉載需經公益中國同意并注明出處。本網站文章是由網友自由上傳。對于此類文章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文章請發信至 [
公益中國服務中心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