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會產生巨大危害,尤其是對于文化知識和社會經驗較為缺乏的小學生。為了預防校園暴力,凈化小學生心靈,7月17日,山東女子學院“向日葵”志愿服務隊依托社會工作專業知識在濟南市催馬小學開展了“關愛心靈健康,拒絕校園暴力”主題教育活動,以實際行動助力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助力“五育”的喚醒。
勿以惡小而為之
校園暴力的含義是在校內以及學校外發生的,可能對受害者身體和心理等方面造成傷害的一種行為,它的常見表現形式包括身體暴力、心理暴力、性暴力和欺凌等。近年來,校園暴力事件時常發生,且程度過于嚴重,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在校園暴力事件中,因發生口角、小摩擦等瑣事而發占55.12%;18.08%是為滿足個人私欲進行搶劫、敲詐勒索、強迫賣淫、侮辱、強奸等犯罪行為。優秀大學生志愿者作為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擁有專業知識,道德素養較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對預防校園暴力或是遭受校園暴力的傷害都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在志愿者的解釋下,小學生們明白了“校園暴力”的含義。志愿者考慮到本次教育活動面對的主體是小學生,若小學生自己身邊存在校園暴力事件可與大家分享,很大程度上能吸引小學生們對校園暴力的關注。幾位小學生與大家分享了自己認為的身邊發生過的校園暴力事件,并向大家說明了現在這些遭受校園暴力侵害的同學其現在的身體和心理方面的情況,結果幾乎不盡人意,但有幾個是正在恢復中,情況慢慢好轉。分享的小學生嚴肅的神情以及現實的不如意,引起了其他小學生的關注,他們表情漸漸凝重。

圖1 小學生分享自己身邊發生過的校園暴力事件,其他小學生神情漸漸凝重。志愿者從小學生的分享中發現很多這些暴力事件受害者性格幾乎都是比較內向、不善言辭之人(攝影/王卓)
剖析自我,認識自我
為了讓小學生們更加了解到校園暴力的發生原因和解決措施,志愿者們精心設計了一部形式為角色扮演的宣傳片,角色根據小學生們的意愿和志愿者的斟酌決定。志愿者發現,小學生們選擇的角色性格和自己本身的性格極為相似,志愿者們決定按小學生們的意愿定角色。小學生們及其配合,他們認真聽取志愿者的指導,積極排練,部分小學生們甚至給志愿者提建議,認為某個動作應該如何做才更傳神。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志愿者和小朋友的默契配合下,一部效果極佳的預防校園暴力宣傳片閃亮登場。
在志愿者的鼓勵下,很多小學生都闡述了自己對于校園暴力產生原因的分析,扮演“受害者”角色的小學生說原因是因為“自己”性格內向,不喜與別人交流,容易被當成欺負的對象;
扮演“侵害者”的小學生說是因為“自己”性格外向,也比較蠻橫,很多時候做出的行為是無理的,而把這種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能和成長環境有關;扮演“旁觀者”的小學生說“自己”之所以在看到校園暴力發生時不加以阻止是因為“自己”性格也比較內向,害怕侵害者把矛頭指向“自己 ”,自己又變成了“受害者”。
志愿者對于各位想小學生的看法表示贊揚,一方面,他們認真揣摩角色,另一方面,他們敢于剖析自己,敢于表露自己的性格缺陷。志愿者告訴大家產生的原因還與家庭、學校和社會方面有關,目前也有政策相繼出臺,從三個主體方面出發,解決問題。

圖2 小學生們扮演各自的角色拍預防校園暴力宣傳片,各位小演員們神情動作非常到位(攝影/王卓)
陽光終會照亮黑暗
志愿者引導各位小學生要正確看待自己的性格,內向和霸道不一定是完全沒有意義的,內向可以使自己處于一安靜環境,認真做自己想做的事;外向不懼與他人溝通,可以鍛煉自己交往能力,展示自己。各位小學生豁然開朗,紛紛交流起來。
社會工作專業的志愿者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價值與倫理知識,采用溝通和認真傾聽他人等方法,讓小朋友們了解了自己的性格,懂得了校園暴力的錯誤性,并反思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恰當行為,進一步思考了改正的方法使得自己進步,這促進了“五育”的喚醒;此次實踐活動,也讓志愿者感悟到了專業價值與倫理的真諦,在實踐中鍛煉了自己。

圖3 志愿者和小學生在說“悄悄話”,志愿者鼓勵小朋友勇敢做自己,大膽展示自己(攝影/文苗伊)